论技术与国家利益及其关系
发布时间:2021-05-16 05:02
技术与国家利益及其相互关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家作为一种利益主体,其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国家利益包含有多种多样的要素。可把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大致概括为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国家稳定、国家尊严六个方面。国家利益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基本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国家利益是一个大系统,它的各种构成要素按不同方式组合为若干个子系统。在现实中,这些子系统表现为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利益。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存于国家利益这个大系统中。 国家利益的特性,是由国家利益自身的本质属性及其系统结构特征决定的。国家利益的基本特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的政治性、民族性、多样性、层次性、至上性、补偿性等。 技术与国家利益具有内在统一性。技术与国家利益都具有负载政治性、可选择性、动态变化性、交换性或补偿性等一致性;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国家利益与技术都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的。国家利益和技术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动态一致性。 技术与国家利益在自主性与国家利益、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现实需要、技术贸易与国家利益、技术政策与国家利益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矛盾;技术发展的内...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价值探讨研究视角:技术对国家利益的价值研究
1.2.2 模式对比研究视角:技术政策国际比较与国家发展研究
1.2.3 技术建构论研究视角:技术与国家意识形态研究
1.2.4 技术政治研究视角:信息技术与国家政治发展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技术的本质与特性探析
2.1 技术的界定与属性
2.1.1 技术的定义
2.1.2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2 技术自主论与社会建构论探究
2.2.1 技术自主论争论
2.2.2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探讨
第三章 国家利益的内涵与特性分析
3.1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
3.2 国家利益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
3.2.1 关于利益强度概念的分析
3.2.2 国家利益强度的理论基础
3.3 国家利益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4.1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负载政治性
4.1.1 国家利益的负载政治性
4.1.2 技术的负载政治性
4.2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可选择性
4.2.1 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性
4.2.2 国家利益构成的选择性
4.3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变化性
4.4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4.4.1 技术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4.4.2 国家利益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第五章技术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性
5.1 技术自主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2 技术滞后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3 技术贸易市场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3.1 全球技术贸易与国家利益矛盾
5.3.2 技术壁垒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4 技术政策指令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第六章 技术与我国国家利益的整合路径
6.1 技术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1 经济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2 军事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3 科技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2 技术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可能性
6.3 技术与我国国家利益的整合路径
6.3.1 系统性整合:完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
6.3.2 制度性整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6.3.3 战略性整合:开展技术预见的前瞻性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J]. 孟捷,杨志. 当代经济研究. 2003(12)
[2]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一致与分歧[J]. 吴瑞财. 兰州学刊. 2003(03)
[3]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J]. 李宏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8)
[4]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研究[J]. 何恒远. 山东经济. 2001(05)
[5]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 王建福. 经济师. 2001(10)
[6]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匹配机制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和两个案例分析[J]. 王建安. 科研管理. 2001(03)
[7]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理论探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 李玉虹,马勇. 经济科学. 2001(01)
[8]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J]. 黄永炎,陈成才. 理论与改革. 2001(01)
[9]美国新经济的体制基础[J]. 宁光杰. 南开经济研究. 2000(06)
[10]技术与国际政治[J]. 段志超. 长白学刊. 2000(05)
本文编号:3189028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价值探讨研究视角:技术对国家利益的价值研究
1.2.2 模式对比研究视角:技术政策国际比较与国家发展研究
1.2.3 技术建构论研究视角:技术与国家意识形态研究
1.2.4 技术政治研究视角:信息技术与国家政治发展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技术的本质与特性探析
2.1 技术的界定与属性
2.1.1 技术的定义
2.1.2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2 技术自主论与社会建构论探究
2.2.1 技术自主论争论
2.2.2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探讨
第三章 国家利益的内涵与特性分析
3.1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
3.2 国家利益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
3.2.1 关于利益强度概念的分析
3.2.2 国家利益强度的理论基础
3.3 国家利益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4.1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负载政治性
4.1.1 国家利益的负载政治性
4.1.2 技术的负载政治性
4.2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可选择性
4.2.1 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性
4.2.2 国家利益构成的选择性
4.3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变化性
4.4 技术与国家利益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4.4.1 技术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4.4.2 国家利益的交换性或补偿性
第五章技术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性
5.1 技术自主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2 技术滞后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3 技术贸易市场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3.1 全球技术贸易与国家利益矛盾
5.3.2 技术壁垒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5.4 技术政策指令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第六章 技术与我国国家利益的整合路径
6.1 技术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1 经济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2 军事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1.3 科技差异带来的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6.2 技术与国家利益整合的可能性
6.3 技术与我国国家利益的整合路径
6.3.1 系统性整合:完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
6.3.2 制度性整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6.3.3 战略性整合:开展技术预见的前瞻性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拓展[J]. 孟捷,杨志. 当代经济研究. 2003(12)
[2]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一致与分歧[J]. 吴瑞财. 兰州学刊. 2003(03)
[3]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J]. 李宏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8)
[4]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研究[J]. 何恒远. 山东经济. 2001(05)
[5]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 王建福. 经济师. 2001(10)
[6]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匹配机制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和两个案例分析[J]. 王建安. 科研管理. 2001(03)
[7]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的理论探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 李玉虹,马勇. 经济科学. 2001(01)
[8]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J]. 黄永炎,陈成才. 理论与改革. 2001(01)
[9]美国新经济的体制基础[J]. 宁光杰. 南开经济研究. 2000(06)
[10]技术与国际政治[J]. 段志超. 长白学刊. 2000(05)
本文编号:3189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18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