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道”与“路”——基于人文学的思虑
发布时间:2021-09-29 13:07
学术作为一种探究真理的思想活动,不但本身内含了特定的价值指向,而且也需要外在的规制,即为"道",具体化为"天道""地道""人道",就是至上的使命、严格的道德和真切的人性;"道"需要"路"的通达,但有时也表现出断裂的特征,出现无"道"之"路",就是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其中不道德的名利、社会的普遍市场化、学术评价机制的扭曲等因素起关键作用;要走好学术道路,除了学者自身要纯正心性之外,还需要重新调整学术评价机制,清除一切不利于学术繁荣的外在干扰,让学术回归纯粹。
【文章来源】:求索.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术之“道”的三个层面
二学术的无“道”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三让学术走向“纯粹”:一种可能性选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逻辑遵循[J]. 李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使命[J]. 李溢. 人文杂志. 2009(03)
[3]“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 尧新瑜. 伦理学研究. 2006(04)
[4]社会批判: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学术责任[J]. 周玲,谢安邦.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2)
本文编号:3413759
【文章来源】:求索.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术之“道”的三个层面
二学术的无“道”之“路”是如何铺就的
三让学术走向“纯粹”:一种可能性选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逻辑遵循[J]. 李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使命[J]. 李溢. 人文杂志. 2009(03)
[3]“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 尧新瑜. 伦理学研究. 2006(04)
[4]社会批判: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学术责任[J]. 周玲,谢安邦.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2)
本文编号:3413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41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