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
发布时间:2025-05-28 03:33
明初沿用元朝中书省制度,以中书省为行政总汇,政务由皇帝决定,中书省负责实行。中书省拥有日常事务决策以及指挥六部行政的权力,与朱元璋个人集权冲突。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将决策权力收归于己。废相后,由于中枢运转缺乏协调,政务处理效率低下。朱元璋不得不采取辅政措施,以帮助决策,个人专断仍旧。终洪武朝,中枢决策缺乏协调、管理决策机制混乱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建文朝时,皇帝独裁的局面得以改观。建文帝信用大臣,常以国政咨询。永乐靖难,成祖以翰林官于大内当值,凡机要事务,翰林官都参与其中。仁宣时,继续信任、重用亲信大臣,同时以公孤官提高大学士地位,内阁制度初步确立。宣宗驾崩后,英宗年幼,太后临朝,三杨秉政,内阁权势达到极盛。正统七年,英宗亲政,事皆委王振裁决,是为明代宦官干政的开始。从洪武到正统,经历了中枢决策权力集中到内阁类宰相化的改变。这一改变,是明代统治者对客观现实的妥协,是中枢决策制度由理想设计到直面现实需求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最高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一点前后并无不同。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前史回顾
(三)论文创新性和基本内容
一、洪武废相与新中枢决策制度的探索
(一)三府系统的建立
(二)中书省的兴废
(三)辅助决策机制的尝试
(四)信息传递改革
二、建文与永乐朝对旧制的革新
(一)君臣共治
(二)推行新政
(三)坚持削藩
(四)内阁制度的萌芽和太子监国
三、洪熙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的变革
(一)内阁制度的确立
(二)政在台阁和王振弄权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8011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前史回顾
(三)论文创新性和基本内容
一、洪武废相与新中枢决策制度的探索
(一)三府系统的建立
(二)中书省的兴废
(三)辅助决策机制的尝试
(四)信息传递改革
二、建文与永乐朝对旧制的革新
(一)君臣共治
(二)推行新政
(三)坚持削藩
(四)内阁制度的萌芽和太子监国
三、洪熙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的变革
(一)内阁制度的确立
(二)政在台阁和王振弄权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8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4048011.html
上一篇:领导者如何防范授权异化为弄权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