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 出处:《生态学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旅游 可持续生计 白洋淀自然保护区 王家寨社区
【摘要】:由于"保护自然"和"社区受益"两大特征,生态旅游常作为缓解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手段和工具,它的作用体现于:1)能够为当地社区提供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2)鼓励社区居民更直接的参与到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中去。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当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时,生计结果和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作为调查对象,从农户角度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问的方法,一方面针对已将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社区农户进行生计结果的评估,得出结论:在各利益相关者间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社区各项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居民的环境教育方面,白洋淀旅游均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社区中生计策略未涉及旅游成分的农户进行生计资本的评估,发现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方面存量不足,因此限制了对旅游发展的参与。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community benefit", ecotourism is often used as a means and tool to alleviate conflicts and conflicts between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livelihood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ts role is to provide a more sustainable way of livelihood for local communities; 2) encouraging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more directly in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protected area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ecotourism is established as a livelihood strategy. Taking Wangjiazhai community of Baiyangdian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Hebei Province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On the one hand,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velihood outcomes of community farmers who have adopted tourism as a livelihood strategy, it concludes tha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stakeholders is reasonable, and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is improv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residents, Baiyangdian tourism did not play its due role; On the other hand, we evaluate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whose livelihood strategy is not involved in tourism, and find that the stock of finan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is insufficient. This lim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24B05)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干扰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为了避免自食恶果的风险,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应运而生。保护区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周边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保护自然的过程中给当地社区发展带去了各种不便。社区居民依靠自然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云;董强;饶小龙;赵丽霞;;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4期
2 张玉钧;石玲;贾亦琦;;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翼;石佳弋;何景熙;;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杜青华;窦国林;;青海东部干旱山区扶贫对策研究——基于乐都县李家乡自我发展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赵锋;杨云彦;;外力冲击下水库移民生计脆弱性及其解决机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9年04期
4 李聪;李树茁;费尔德曼;邰秀军;;劳动力迁移对西部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0年06期
5 张国培;庄天慧;;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基于云南省2009年的实证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杨桂华,文传浩,王跃华;生态旅游的大气及水环境效应——以滇西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为例[J];山地学报;2002年06期
7 杨颖;;从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分析看反贫困战略的调整[J];社会科学家;2012年02期
8 阮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收入度测算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2年03期
9 严登才;施国庆;伊庆山;;水库建设对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及重建路径[J];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10 于开锋;金颖若;;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200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海云;一个回族农村副业变迁的人类学个案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2 吴双;李静;;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策略——社区培训[J];时代经贸;2007年S9期
3 陈孝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02期
4 邵继红;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经营的新战略[J];生态经济;2001年09期
5 曹新向,丁圣彦,张明亮;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J];生态经济;2002年12期
6 陈红梅,《西海固回族社区现代化进程》课题组;劳务输出对宁夏西海固回族生活观念的影响——两个自然村的调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耿鹏旭,王卓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肖扬,杨瑞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则[J];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9 蓝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04期
10 王雨林,黄祖辉;影响转型期中国农村贫困率指标的因素的分解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386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8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