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模和位序差异的陕西入境旅游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规模和位序差异的陕西入境旅游研究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科学、准确研究陕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文章借鉴研究区域经济规模和位序差异的成熟方法,选取2001-2010年国家和陕西省统计年鉴中陕西省7个重点城市的相关数据(2003年由于非典原因除外),对陕西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入境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较大,但有逐渐缩小的趋势,7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不平衡且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陕西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差异化的原因。
[Abstract]: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d accurately study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anxi,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mature methods of studying regional economic scale and order differences. The relevant data of 7 key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except for SARS in 2003) were selected in the national and Shaanxi statistical yearbooks for 2001-201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anxi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quite large, but there is a tendency to decrease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seven key cities is unbalanced and the unbalanced pattern is relatively stabl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order of inbound tourism scale in Shaanxi.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8/D0102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GL006) 西安财经学院基地项目(10JD03)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基地项目(11JZ015)
【分类号】:F592.7;F224
【正文快照】: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表现多种多样,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军胜等研究了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Priskin认为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等级、数量大小以及空间分布属性的差异导致了区域旅游规模之间的非均衡性。而入境旅游也是同样的,不论是全国、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占富;耿晓伟;;陕西旅游经济差异与空间结构研究[J];地下水;2011年04期
2 邓晨晖;吴晋峰;辛亚平;高佩佩;;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3 李艳花;;陕西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刘军胜;马耀峰;;大关中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体系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任燕;穆秀珍;;西安市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秦开凤;;陕西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复兴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莉;试析我国旅游发展趋势和旅游教育[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李万莲;;安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占利,李术娜;河北唐县旅游规划中主题形象定位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张凌;;非均衡发展模式在呼伦贝尔旅游产业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5 张根水;熊伯坚;程理民;;基于DEA理论的地区旅游业效率评价[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6 孙曦媚,何勇;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旅游业的发展[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韩贻强,宋芙蓉;浅析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营销对策[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徐民英,梁品文,曹艳英;推进旅游黄金周持续发展的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重庆市政协发展战略课题组 ,重庆大学发展战略课题组;发展三峡库区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随怡;;光影中的旅程——电影与旅游产业关系浅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探析[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振之;张冠群;;区域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全域度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丽;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骆方金;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伟;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文侃;天台山国清寺宗教文化旅游市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燕;长沙市报纸旅游广告效果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文专;传统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静;重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景辉;东湖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珍杰;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海霞;基于旅游需求的杭州市分时度假产品开发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琼;上海名人故居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海;田纪鹏;;山东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2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3 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4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5 朱z,
本文编号:1398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9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