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的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17:47

  本文选题:乡村生态旅游 切入点:林下经济 出处:《农业经济》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我国林业资源丰富,尤其是林下经济基础较好。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的兴起,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进行融合,既可促进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又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应因势利导,大力推广。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tourism, rural ecotourism has a strong vitality and presents a thriving development trend. Our country is rich in forestry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base under forest is better. With the rise of ecotourism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combination of rural ecotourism and forest economy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directly create economic benefits.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F323;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斐;;安康市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农技服务;2016年05期

2 李旭芳;徐文兵;李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3 王燕;孙德亮;张军以;周秋文;;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4 杨英法;袁彪;;关于河北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春;;乡村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的融合研究[J];农业经济;2017年06期

2 尹潇;邹幸;秦佳炜;陈晓亮;;山区生态旅游多元化投资机制的推进研究[J];农业经济;2016年11期

3 陈娜辉;孙会;;京津冀区域内广告语义场的意义转换与文化认同——以2016年央视河北旅游广告为例[J];经贸实践;2016年21期

4 毛惠媛;宋林;;大连桂云花满族乡发展乡村旅游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年23期

5 郭志敏;白淑英;郑颖莉;于相贤;;巴彦淖尔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年14期

6 鲁凤娟;秦津;张琳;杜洁;王慧元;;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7 宋建伟;张鸿;;乡村旅游业对古村落资源的利用探索[J];农业经济;2016年05期

8 张美竹;刘正康;周琳;;六盘水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07期

9 王丽丽;王锦旺;蔡丽红;;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环首都经济圈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0 许妍谢;;构建都市休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小芹;;安康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4期

2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年08期

3 蒋焕洲;;贵州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2期

4 王武林;;贵州省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刘明智;陈明霞;高建强;方小宁;;浅析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在贵州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6 储向前;;林下经济中森林旅游业的生态文化建设[J];生态文化;2011年05期

7 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8 陈志永;吴亚平;费广玉;;基于核心力量导向差异的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与剖析——以贵州天龙屯堡、郎德苗寨和西江苗寨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3期

9 胡胜国;;浅谈吉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J];中国商贸;2011年06期

10 龙双红;张希和;王利民;;整合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林业;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逖翥;“200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J];旅游学刊;2005年06期

2 邱云美;;乡村生态旅游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3 林龙飞;陈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策研究——以阳朔为例[J];生态经济;2007年07期

4 李晓阳;;打造黑龙江省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3期

5 苏珍;杨小静;钱锋;杨新征;方春梅;;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及开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2期

6 段景春;;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诸丹;唐建兵;;四川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7期

8 寇明婷;李录堂;陈凯华;;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10 许金华;;成都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向敏;吴建华;;论乡村生态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涂玉婷;;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3 肖学军;赵梅;;景德镇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初探[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玲;;低碳旅游背景下的合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初探[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陈杏梅;欧跃发;;桂林乡村生态旅游的审美人类学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周鸿;;关注乡村生态旅游[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杨玉义;严力蛟;;试论乡村生态旅游的环境管理[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8 陈才;赵广儒;;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机制与效益分析——海南田心村与龙鳞村之个案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宋山梅;;贵阳花溪区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代青;大力发展南宁乡村生态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武汉大学 吴思;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原则及政策导向[N];湖北日报;2009年

3 孙志强 石冬梅;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建设美丽幸福家园[N];许昌日报;2014年

4 记者 武孝军;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N];衡阳日报;2014年

5 记者 曾永联 广西电台记者 曾永峰;西乡塘区兴建石埠乡村生态旅游区[N];广西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 李跃云 李由 曹伟 杨世瑜;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聚焦[N];云南日报;2005年

7 李磊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N];宁波日报;2007年

8 王旭邋张秋涛;大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N];贵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莉;引资6000万元 蓬安建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带[N];南充日报;2008年

10 蒋立新 宋范泰;临泽乡村生态旅游日渐升温[N];张掖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达妮雅·阿巴拜克力;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郭磊夫;武汉市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4 夏修荷;昆明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张丽嘉;社区参与视角下的恭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王保康;横河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于潇倩;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刘静怡;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其模式探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阮娟;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何晓芳;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0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80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