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入境游客 切入点:消费水平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研究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间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空间集聚性和邻近省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星级酒店业、景区游览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邮电业等对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近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的低低聚集区占比较大,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不合理的两极化分布;星级酒店业、旅游购物业、娱乐业对提高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景区游览业和邮电业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入境过夜游客在相关业态消费市场的开发。
[Abstract]:By using global Moran's I index, local Moran's I index and Moran scatter plot,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inbound tourists in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x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ere studied. The space measur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ar-rated hotel industry, scenic spot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shopping industry, entertainment industry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inbound tourists in China has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neighboring provinces. The low and low concentration areas with the level of inbound tourists' consumption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showing unreasonable polarization distribution; star-rated hotels, tourism and shopping industries,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inbound tourists, while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scenic spots and th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hav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China. Need to increase the inbound overnight tourists in the relevant business consumption market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GL0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0612)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维琼;张华;;外国人来华旅游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旅游学刊;2015年09期
2 宁志中;杨蕾蕾;钟林生;;中国陆地边境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6期
3 黄毅;马耀峰;薛华菊;;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3年12期
4 刘宏盈;;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距离衰减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1期
5 张广海;朱微微;;我国滨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11期
6 戈冬梅;姜磊;;基于ESDA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的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2012年05期
7 陶伟;黄秀波;;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1期
8 李振亭;马耀峰;李创新;张佑印;;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岳大鹏;焦洋;刘耿;石劲松;;基于典型省份对比的我国入境游客流量时间分布集中性计算与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7期
10 汪宇明;高元衡;;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王赫;;中部6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成长规律及时空演化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2 张广海;高俊;;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水平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3 陈海波;;旅游流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新论[J];旅游研究;2017年01期
4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杨亚萍;娄思元;;云南省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耦合度时空演变分析[J];旅游研究;2017年01期
5 王克军;;主要客源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贡献分析[J];旅游学刊;2017年01期
6 谢磊;李景保;曹洁;;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年01期
7 吴江;张秀香;叶玲翠;黄震方;曹芳东;;不同时间尺度周期的旅游客流量波动特征研究——以西藏林芝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6年12期
8 魏鹏;满璐;;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成因[J];开发研究;2016年06期
9 李馥利;马耀峰;;基于流量和流质变化的陕南三市生态旅游发展对比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10 龙祖坤;李绪茂;;基于PEST模型的济南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远平;谢蔓;毕斗斗;肖佑兴;;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视角[J];旅游科学;2014年03期
2 卢丽文;邓宏兵;李江敏;;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栾福明;熊黑钢;王芳;张芳;;山东国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时空变动特征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2期
4 席宇斌;李悦铮;冷慧;;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5 纪小美;陈金华;;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拓展对策[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6 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7 唐澜;吴晋峰;王金莹;杨新菊;;中国入境商务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动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9期
8 戈冬梅;姜磊;;基于ESDA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的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2012年05期
9 马燕;;近10年来新疆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李航飞;唐承财;许树辉;左盘石;;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广东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余;;甲鱼市场需求转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年01期
2 陈晓春 ,高敬海;影响消费水平各因素的定量分析法[J];安徽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3 梁平;;对消费水平的考察应从量的方面上升到质的方面[J];赣江经济;1986年08期
4 陈远望;1998年一些国家的铜消费水平[J];有色金属工业;1999年04期
5 张敏;中国进入消费时代──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及结构调查[J];商业研究;2000年09期
6 王凤仁,胡凤雏;合理消费水平决策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0年12期
7 廖华 ,陈少海;关注私家车暗租”市场[J];安全与健康;2004年18期
8 缥缈;;这是一个历史的疑问——试论和平年代中的消费水平[J];商务周刊;2008年10期
9 汪玉奇;;试论我省消费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提高的途径[J];赣江经济;1984年08期
10 王淑芬;我国达到小康生活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初步预测[J];计划工作动态;198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燕武;吴承业;;中国省域农村教育消费水平空间效应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2 宋成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点建议[A];辽宁省农林业无害化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修斯国际资本管理公司投资策略师 罗福万;莫再轻视中国消费水平[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2 许美琪;国人家具消费水平偏高 高速增长或将不可持续[N];消费日报;2012年
3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执笔 杨菁燕;提高安徽农村消费水平的对策思考[N];安徽日报;2013年
4 甄世宇;收入不变仍可提高消费水平[N];中国审计报;2003年
5 ;樊纲:中国人消费水平缘何比较低[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樊纲;国人为何消费水平低[N];市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志贤 实习生 刘畅;我区书报消费水平为啥低[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陈国润;我市消费水平稳中有升[N];朔州日报;2010年
9 贾发强 权新红;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消费水平稳步提升[N];商丘日报;2013年
10 潘寿田;拉美消费水平悬殊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文恒;基于消费水平的中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火娇;广西2004-2013年县域消费水平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2 薄利娟;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陈景红;河南省农民收入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浩;扬州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5 徐妍;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6 梁铖;我国寿险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郝素娟;我国消费问题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9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2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