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析——以岳麓山风景区为例
本文选题:旅游资源 切入点:空间承载力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地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及分布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城市山岳型旅游地——岳麓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景区的旅游资源综合空间承载力。研究表明:岳麓山核心风景区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1449人/天,冬半年为10304人/天,年均承载量为396.97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岳麓山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
[Abstract]: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t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sites. This paper adopts the field survey method, taking the space quantity of tourist resources, the length and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paths as the measurement index, and using the area method. The instantaneous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Yuelu Mountain Scenic spot, a city mountain type tourist destination, is analyzed by line method. The daily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 season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wooden bucket principle", the comprehensive spati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scenic area is determin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Yuelu Mountain core scenic spot tourism resourc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ource space is 11449 people / day in summer. The winter half year is 10304 people / day and the average annual carrying capacity is three million nine hundred and sixty-nine thousand and seven hundred person-times. The abov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scenic area management of Yuelu Mountain scenic spot.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ZH20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JJ5017)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0JD19;09YBA003) 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编号:10L01) 长沙理工大学创新性实验项目(编号:201019)
【分类号】:F592.7;X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周年兴;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3 李Pr;海米提·依米提;熊黑钢;;喀纳斯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年03期
4 汪君;蒋志荣;车克均;;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5 彭映辉;许万景;;岳麓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湖南林业科技;1992年04期
6 董成森;;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研究——以武陵源索溪峪景区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刘益;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8 王剑,熊康宁,殷红梅,彭建;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待开发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初探——以贵州东风湖为例[J];中国岩溶;2002年04期
9 周金星;漆良华;张旭东;魏远;;区域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宜宾地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2 张影莎;罗振;苏勤;;基于应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汪承华;彭小伟;钟梅;;湘西州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3期
4 李霞;黄冬梅;张景书;梁伟鹏;徐湛坤;;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5 魏菲菲;李铁松;;八台山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6 钱丽萍;罗明;朱生东;王娟;;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7 廖兆光;;基于心理容量的旅游地和谐及其实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8 田晔林,陈三茂,马亮;岳麓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石丽莉;;旅游环境空间容量的探讨与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完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向守乾;罗文君;;旅游型海岛城镇控规规模控制方法研究——以珠海市桂山岛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8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彭重华;长株潭(CZT)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10 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魏明;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赵q,
本文编号:1642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4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