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沦陷前后张庭济与“奉命维持”的北平故宫博物院事业

发布时间:2018-04-18 02:09

  本文选题:沦陷时期 + 张庭济 ; 参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05期


【摘要】:1933年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重心和领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文物的南迁和西迁方面,对于故宫北平本院的工作则不够重视、财务人力上支持也不够多。又逢日寇肆虐,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张庭济仍愿意来故宫工作,足见其勇气和用心。实际上,当时留守北平故宫的文物仍有许多精品,所以在日本侵略者觊觎故宫的形势下,留守文物与故宫古建筑的安全就面临着极大考验。所幸,在故宫总务处长张庭济的带领和故宫留守人员的努力保护下,故宫虽然经历了日伪宪兵毁书夺杂志运动、献铜献铁运动、院长之位争夺等数次风波,但并未遭受到巨大损失,故宫博物院也没有关门死守,而是灵活地利用社会上的人力财力维持其运转,同时呼吁名门望族、前辈学者等协助保护故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在艰难的沦陷时期仍然能够组织测绘、陈列开放、工程维修、图书编辑出版、文物点查与保管等工作,实属不易,意义重大。
[Abstract]:After 1933, the focus of work and leadership of the Palace Museum mainly focused on the south and westward relo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but not enough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work of The Imperial Palace Peiping Hospital, and financial and human support was not enough.In such a difficult situation, Zhang Tingji is willing to work in The Imperial Palace, which shows his courage and heart.In fact, there were still many fine relic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in Peiping at that time, so under the situation of Japanese invaders coveting The Imperial Palace, the safety of the relics left behind and the ancient buildings of The Imperial Palace faced a great test.Fortunatel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Zhang Tingji, director of the general affairs offic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the efforts of The Imperial Palace's left-behind personnel, The Imperial Palace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disturbances, including the movement of Japanese gendarmes to destroy books and seize magazines, the movement to offer copper and iron, the struggle for the presidency, and so on.But it did not suffer huge losses, nor did the Palace Museum close its doors, but rather flexibly used the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of society to maintain its operation. It also appealed to prominent families, senior scholars and others to help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more importantly,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Imperial Palace.It is not easy to organiz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pen display,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book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nd cultural relics checking and keeping during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enemy-occup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G26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金磊;;北京中轴线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2期

2 ;回望中的欣喜与慰藉——冯建逵先生忆20世纪40年代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实测[J];建筑创作;2002年08期

3 姜舜源;;“院所合并”前后[J];紫禁城;1989年01期

4 马衡;;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J];紫禁城;2009年03期

5 孙岩;人非物是——八年沦陷的故宫博物院[J];紫禁城;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琪;日伪新民会与华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申海涛;;略论新民会的思想奴化活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孙冬虎,王均;1928~1948年北平日侨的数量及其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陈兆肆;;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5 秦素银;;蔡元培的博物馆理论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7年04期

6 王亚男;;日伪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37~1945年)(上)[J];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04期

7 郭长虹;;故宫图像:从紫禁城到公共遗产[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Z1期

8 吴超;;日伪北京新民会的奴化教育[J];传承;2008年04期

9 吴洪成;丁昭;;试论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教师教育[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许凯;;北京大学对故宫博物院早期事业的贡献(1924-1933)——以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J];故宫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洪成;;日本在侵华期间实施的奴化教育——中国现代史上特定的教育历史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齐福霖;;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的统治与暴行[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三辑[C];1992年

3 刘晓云;;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评[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4 周进;;沦陷时期的北平人口流变[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5 王亚男;赵永革;;日本侵华时期《北京都市计画大纲》的制订及其历史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劲松;殖民异化与文学演进[D];四川大学;2007年

4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晟;京津冀地区土木工学背景下的近代建筑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丁毅;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赵冠群;故宫博物院中的皇家文化与博物馆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影;日伪在华北沦陷区学校之奴化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为;博物馆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魏梓轩;抗战时期老舍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左海军;沦陷时期保定商会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谢安辉;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6 顾敏琪;辛亥革命前后的庄蕴宽[D];扬州大学;2007年

7 徐永青;汪伪政权奴化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曾德刚;试析日伪在北平地区的奴化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振有;华北沦陷期间的佛教同愿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秀伟;日伪统治时期北戴河海滨地区的小学教育[D];河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为纪念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五周年而作[J];建筑创作;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庆祝;;从东北沦陷时期的警察统治看日本的侵略野心[J];兰台世界;2013年25期

2 黄增章;袁t 芬;;广州沦陷时期敌伪报纸述要[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李峰;李伟东;;东北沦陷时期的储蓄[J];兰台内外;1996年05期

4 符静;;沦陷时期上海的出版业与历史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林;;沦陷时期上海的出版业与历史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年13期

6 焦丽;张旗;刘莉;;东北沦陷时期的日伪办报活动综述[J];北方文物;2014年01期

7 霍学雷;;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图书馆事业的统治和破坏[J];东北史地;2009年02期

8 刘宁元;沦陷时期北平妇女报刊述略[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6期

9 徐明庭;来函照登[J];武汉文史资料;1995年04期

10 王隐菊;;沦陷时期北平的新闻业[J];文史月刊;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天政;;完全沦陷时期的上海银行公会与同业利益的维护[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霍燎原;;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摧残[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疯狂的掠夺 残酷的奴役 英勇的反抗——沦陷时期的大冶铁矿纪实[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唐国良 浦东新区一届政协秘书长 新区文史学会会长 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理事;沦陷时期陆家嘴地区的日伪机构[N];联合时报;2013年

2 武汉市档案局馆;牢记国耻 珍爱和平[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刘晶辉;对东北沦陷时期妇女史研究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伟瀛;上官缨与东北沦陷时期文学[N];吉林日报;2004年

5 李萍;百年史料从海内外回归武汉市档案馆[N];中国档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申;沦陷时期旅平台籍文化人的文化活动与身份表述[D];北京大学;2010年

2 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炎;沦陷时期汉口社会局研究(1939-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雪芳;沦陷时期的天津商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国亮;从《杂志》看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学[D];厦门大学;2007年

4 朱丽;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王玉洁;对武汉沦陷时期在汉英人状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亮;华北沦陷时期北平女性期刊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卞策;黑龙江沦陷时期报纸文艺副刊研究综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扬;东北沦陷时期东北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王清明;沦陷时期日伪对武汉地区的物资统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尹鹏飞;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初探(1941-1945)[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



本文编号:1766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66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