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22 23:08

  本文选题:柞水溶洞 + 国家地质公园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文章对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与游览价值、旅游开发价值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价。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景观单体评价和园区综合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溶洞(群)、泥盆系岩相剖面等地文景观以及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商号等人文景观资源单体等级较高,优势明显;三个园区均为二级景区,其中,柞水溶洞—泥盆系岩相剖面园区分值最高。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园区旅游资源特色,对各园区的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tussah karst cave national geopark, and evaluates qualita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value, aesthetic valu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tourism valu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andscape monom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the pa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arst cave (group, Devonian lithofacies section) and the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cient streets, commercial buildings and other 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have a higher level and obvious advantages, and the three parks are all second-class scenic spots, among which, Tussah cavern-Devonian lithofacies section park the highest score.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ark,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in each park.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基金】: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申报项目(2010033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琴,赵旭阳,覃建雄;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2 龚明权;马寅生;田明中;陈英玉;;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地球学报;2009年03期

3 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干旱区地理;1988年03期

4 俞锦标,王雪瑜,王宗汉;云南路南石林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J];科学通报;1984年11期

5 张孝存;李军富;;陕西柞水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与调控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10期

6 任婕;李陇堂;薛晨浩;杨卿;高楠;;贫困地区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探讨——以陕西柞水溶洞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13年01期

7 滕志宏,蔡秋芳,余美印;陕西柞水天然岩溶洞的地学成因浅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邹成杰, 何宇彬;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时空演化问题初论[J];中国岩溶;1995年01期

9 刘星;云南石林地区钙华的ES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岩溶;1998年01期

10 杨钊;董云鹏;周鼎武;于君;马海勇;;南秦岭柞水地区小磨岭杂岩基性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乐澄;试论观赏性古生物化石的科学意义及景观价值[J];安徽地质;1997年03期

2 华益梅;李如友;;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李如友;;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卢洁;万涛;沈慧芳;;安徽省大王洞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时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5 许振北;孟涛;邢立新;孙浩;毕记省;王东;;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章锦河;旅游区域形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张广胜;王心源;何慧;夏林益;;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黄金火,林明太,黄秀琳;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研究——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段娟娟;李荣日;;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支持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毛端谦,刘春燕,李志华;江西旅游分区及其开发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雷;夏琼;查世新;马国明;;合肥市大蜀山—紫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陈安泽;;论旅游地学、地质公园是中国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吴跃东;向钒;;论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黄元英;;商洛民俗文化的区域特征[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6 孙强;;中国喀斯特地带性分区与喀斯特地质公园发展前景[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米德才;张新兴;;浩坤水电站水库岩溶渗漏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林明太;;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福建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泰宁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邢乐澄;乐红霞;;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泰宁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伟海;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质遗迹评价及形成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夏凯生;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形态、发育与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平;应用效益转移法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传磊;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赵q,

本文编号:1789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89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