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优化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向莆铁路 + 旅游交通网络 ; 参考:《企业经济》2014年12期
【摘要】:向莆铁路途经南昌市、抚州市、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和厦门市6个地级市市,贯通了江西、福建两省的铁路旅游,拉近了两省的时空距离。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出发,首先计算了衡量向莆铁路沿线旅游交通网络结构整体性能的β指数、γ指数和α指数,结果表明:该旅游交通网络整体性能较好。然后通过对比在向莆铁路开通前后6个旅游结点的交通通达度的变化来分析结点的个体特征,发现向莆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各个结点的交通通达度,其中抚州市的变化幅度最大大,总通达度由12.86小时下降为了4.81小时,另外在6个旅游结点中三明市的旅游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rough Nanchang City, Fuzhou City, Sanming City, Fuzhou City, Putian City and Xiamen six prefecture-level cities, the railway tourism in Jiangxi and Fujian provinces has been connected and the space-tim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rovinces has been narrowed. From a quantitative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first calculates the 尾 index, 纬 index and 伪 index that measur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tourist traffic network structure along the Xiangpu railw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tourism transport network is better. Then, by comparing the changes of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 the six tourist nod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Xiangpu Railway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d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pening of the Xiangpu Railwa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 each node. The range of the change was the biggest in Fuzhou, the total accessibility decreased from 12.86 hours to 4.81 hours. In addition, Sanming City had the highest degree of tourism traffic accessibility among the six tourist nod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南昌大学理学院、南昌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会;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向莆铁路开通后的江西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批准号批准号:13YJG03)
【分类号】:F532.8;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浩;陆林;章锦河;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2 赵中华;汪宇明;;基于长江三角洲案例的区域旅游交通配置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3 陈淑兰;张宏乔;穆桂松;;基于中部旅游合作的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年04期
5 陈晓;李悦铮;;城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2期
6 陈超;王卓霖;接栋正;;福厦与向莆铁路的开通对莆田旅游规模的影响[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隋玉正;李淑娟;陈戈;;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J];人文地理;2002年04期
9 黄花;;铁路建设对区域产业的影响研究——以向莆铁路建设对莆田产业的预期影响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赵亮;李洪娜;;辽宁省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4 霍子文;;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特色交通系统规划探析——以桂林市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冯维波;彭丽;;后发优势与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菲刁,承泰西;略论轻轨建设对重庆都市旅游交通环境的影响[J];城市公用事业;2004年02期
7 黄花;;铁路建设对区域产业影响的研究——以向莆铁路建设对莆田产业的预期影响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年04期
8 陈超;郑鸯鸳;;基于铁路网络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效应研究进展[J];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9 赵黎明;肖亮;;国内旅游科技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10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宏磊;张捷;曹靖;史春云;刘传华;田谆君;王岚;;基于通达度和资源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梅;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赖斌;基于游客体验的ATCS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璐;高速客运网络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赵中华;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喜含;现行西湖景区慢行系统分析与游客体验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刘璇;辽宁中部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韩禹兵;基于游客感知的郊区旅游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晓东;河南省旅游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岳燕祥;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布局的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宁荣;基于聚类算法的铁路集装箱区域运输网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京晶;我国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扩散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天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及测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朱力,郭城;黄山旅游地域空间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3 杨建军,张兴平,毛必林;跨世纪的杭州市旅游景区与旅游交通布局构想[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4 尹贻梅,邢相勤,刘志高;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5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6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7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8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9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10 陈浩;陆林;章锦河;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旭;来华海外旅游者出行的选择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魏洁;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陈颖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关系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4 杜晓凯;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申;;向莆铁路接轨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4期
2 ;向莆铁路全线铺通[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12期
3 袁辉翔;;向莆铁路吸引闽台客商蜂拥入赣[J];大江周刊(经法);2013年06期
4 ;向莆铁路9月26日正式通车 改变福建[J];福建质量管理;2013年10期
5 张婷婷;;向莆铁路今天正式通车 厦门到南昌只要4小时45分[J];福建质量管理;2013年10期
6 刘燕;王荣翔;王璐;陈彬;;向莆铁路:赣鄱腾飞向海洋[J];当代江西;2013年11期
7 谷洪海;;向莆铁路正式开通[J];铁道通信信号;2013年11期
8 袁辉翔;;向莆铁路激活闽赣商机[J];大江周刊(焦点);2013年09期
9 李佩山;张纪力;何永生;;朱子故里铸精品——中铁十四局四公司向莆铁路尤溪段施工纪实[J];建筑;2010年16期
10 黄勇;;向莆铁路引入福州枢纽后货运布局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光元;市领导踏勘向莆铁路抚州站址[N];抚州日报;2006年
2 斯铁办;向莆铁路获国家批准立项[N];抚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刘家铭 贺鹏;向莆铁路计划年底动建[N];福州日报;2006年
4 何宝庆;向莆铁路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N];江西日报;2007年
5 刘兴;向莆铁路:为南昌新辟快速出海通道[N];南昌日报;2007年
6 蔡崇金;向莆铁路青云山特长隧道动工兴建[N];人民铁道;2008年
7 记者 陈南辉 通讯员 林春华;向莆铁路征集新建南昌西站设计方案[N];人民铁道;2008年
8 记者 陈南辉 通讯员 林春华;向莆铁路建设形成施工会战态势[N];人民铁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远明;市长刘道崎看望慰问向莆铁路建设者[N];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高建进 顾学松;向莆铁路:打造“绿色大动脉”[N];光明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850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5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