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标准研究
本文选题:智慧旅游景区 + 智慧旅游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那么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则是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智慧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目前,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热潮的掀起,各地纷纷提出智慧旅游战略,但对智慧旅游景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研究较为匮乏,导致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精准、科学的智慧旅游景区评价标准,即制定一系列可测定的指标体系,成为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准则和综合评价的尺度,较为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进度和水平,以期为发展智慧旅游的城市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在对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景区及评价标准、国内可借鉴的相关标准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相关概念和构建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分解、归纳和综合,构建智慧旅游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首先,筛选评价指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文献综述研究,并考虑实际数据的支持性,从管理、服务、营销和支持四个层面的相关指标构建预选指标集,制成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征求专家的意见,对指标进行重要性判断,综合专家意见集中度和协调度,反复三次,确定入选指标。由此构建的智慧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总目标是对智慧旅游景区的综合水平进行衡量,下分为管理、服务、营销和支持四个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的系统,包括智能安防、环境监测、日常经营、信息门户、互动体验、电子商务、品牌推广、通讯网络和规划保障9个要素以及31个具体指标。其次,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已建立的指标框架,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专家评判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服务系统权重最大,其次是管理系统,营销系统与支持系统权重较小。在管理系统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略大于智能安防,稍大于日常经营;在服务系统中,互动体验的重要性远大于信息门户;与服务系统一样,营销系统的电子商务重要性远大于品牌推广;而支持系统中,通讯网络与规划保障的重要性相当。对于单项指标,“游客流量实时统计分析水平”、“门户网站建立及运营水平”、“虚拟旅游体验真实度与便捷度”、“自助导游导览系统覆盖率”、“旅游产品销售渠道”这几项指标权重较大,均超过0.0500。再次,建立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专家经验打分法和问卷调查与分析等方法,优先参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标准,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旅游景区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单项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建立智慧旅游景区的评价标准。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价公式,建议合计得分在70分(含)以上,各单项指标达到60分以上,才能被评定为智慧旅游景区。最后,进行实证分析。选择坐落于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的南京且作为全国22家首批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之一和南京智慧景区项目之一的中山陵景区(陵寝)为案例地,衡量其指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得出其达到达标分数70分,且单项指标均在60分及以上,因此可以被评定为智慧旅游景区这一结果,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
[Abstract]:If "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ourism " , t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speciall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odernization , and wisdom tourism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tourism . At present , with the " wisdom earth " ,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asic theory ,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perfect ,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tandard of intelligent tourism scenic spot .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intelligent security , which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daily operation .
In the service system ,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information portal ; like the service system , the importance of e - commerce of the marketing system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rand promotion ;
In the support system ,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lanning safeguard is quite important . For single index , " real - tim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urist flow " , " portal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level " , " virtual tourism experience reality and convenience " , " virtual tourism experience reality and convenience degree " , " self - service guided tour guide system cover " , " tourist product sales channel " ,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t scenic spot is established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J];信息网络;2008年07期
2 姜萍;陈娟;;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5期
3 姜锐;;浅析公益性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4 蒋万榜;;推进国内精品景区管理率先国际化[J];决策;2011年09期
5 杨栋;孙诗靓;;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6 徐国伟;;公园景区管理的创新思考和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4期
7 邓宁新;衡量景务服务质量 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景区“评星”标准出台[J];旅游;2000年02期
8 ;省文明委召开郑汴洛沿黄旅游线文明景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J];文明与宣传;2001年04期
9 张丽华,陈丽萍;旅游名牌景区建设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姜萍;众望所托 任重道远——写在"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闭幕之际[J];今日国土;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娟;;关于景区讲解管理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孟辑;;精心打造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景区游乐精品[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4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下)[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6 ;杭州西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评析[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7 黄金葵;;景区客流疏导预警机制方案设计[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8 朱海霞;曲守璐;;大明宫5A级景区综合评价及建设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上)[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10 邢贵升;;对永济旅游景区发展的深层次思考[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 书 越;解放和发展景区文化生产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上)[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张莉;旅游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赵铭熙;景区管理的新潮流——景区托管(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吴文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余小军;创A级景区 建旅游精品[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玉兰;尖扎举办旅游与景区管理培训班[N];黄南报;2008年
9 向远定;旅游景区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石宏伟;省旅游局在商南举办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N];商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梦;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娟;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龚胜建;基于需求分析的景区员工培训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张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型小城镇景区与镇区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罗文杰;链子溪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至楠;旅游对沙漠型旅游景区沙坡形态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姚润;公共资源类景区免费开放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刘杨;基于位置服务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怡;喀斯特景区农业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包s,
本文编号:1900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0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