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宋陵石雕纹饰的图像学意义阐释
本文选题:巩义宋陵 + 石雕纹饰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9期
【摘要】:文章从图像学的角度介绍了巩义宋陵石雕纹饰的自然意义,这些纹饰的雕刻手法主要沿用《营造法式》中的"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攽"、"素平"四种方法。石雕纹饰的题材有珍禽瑞兽纹、云水纹、花草纹、几何纹及其它纹饰。文章尤其对宋陵石雕纹饰做了较为详尽的图像志分析,认为这些丰富的纹饰既帮助塑造了精美的石雕艺术形象,对宋陵雄风豪气的整体风格起到了装饰和衬托作用,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威严,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富贵福寿的渴望,也渗透着宋代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ural meaning of stone carving ornaments of Song Ling in Gongy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science. The engraving techniques of these patterns mainly follow the four methods of "shaving the ground", "hiding the ground", "reducing the ground level" and "plain flat" in "creating French style". The theme of stone carving patterns are rare birds and animals, clouds, grass patterns, geometric patterns and other ornaments.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graphic analysis of the stone carving ornaments in Song Ling, and thinks that these rich patterns not only help to shape the fine artistic image of stone carving, but also play a role in decorating and setting off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majestic style of Song Ling. It also reflects the hierarchy of feudal society, reflects the desire of the ruling class for prosperity and longevity, and permeate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rulers of the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威严神武的北宋皇陵[J];传奇文学选刊.情话;2006年09期
2 秦大树;;试论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J];考古与文物;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Jack Jin;;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校勘[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春艳;段树金;林玉森;;榫卯连接组装钢框架自振特性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9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10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兵;《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毅;宋代皇陵制度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01期
2 ;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1期
3 ;密县五虎庙北宋冯京夫妇合葬墓[J];中原文物;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见习记者 徐莉君;高菜价生活的“全景象”[N];粮油市场报;2010年
,本文编号:1935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3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