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研究——基于山西平遥古城案例
本文选题:世界文化遗产 + 旅游地生命周期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登陆世界遗产后都成为旅游热点地区,基本上都是国家5A景区,其规模普遍较大,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珍贵资源和重要驱动因素。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已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现实诉求。以平遥古城作为研究案例,主要探索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之间的存在关系,首先对平遥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进行判别,然后尝试构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活跃指数模型,并进行阶段划分,进而分析其生命周期与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通过该研究,探寻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一些规律,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决策和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number of world heritage in China ranks second in the world. After landing the world heritage, it has become a hot spot of tourism, basically is a national 5A scenic spot, its scale is generally large, and it is a precious resource and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Pingyao ancient city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cycl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and first discriminates the life cycle of Pingyao tourist destination. Then we try to construct the active index model of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and divide it into stages, and then analyz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cycl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Through this study, some rules of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rea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cision-making of tourism-driven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town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山学院工商管理系;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303354)
【分类号】:F299.2;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致云;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葛敬炳;陆林;凌善金;;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3 刘艳军;李诚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4 保继刚,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研究[J];规划师;2004年11期
5 张杰;卢刘颖;霍晓卫;;世界文化遗产地对城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6 赵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7 丁成日;谭善勇;;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问题和政策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0期
8 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9 王红;宋颖聪;;旅游城镇化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10期
10 李柏文;张志勇;卢烨陶;;旅游城镇:统一性与矛盾性的协同体[J];旅游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运超;贾永健;;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2 蒋贵彦;李生梅;;青海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徐致云;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罗婧;黄艳萍;;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定位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荆怀芳;刘明岩;;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旅游个性化营销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7 雷晓亮;;城市设计观在风景区与镇区规划之中的效用——以重庆统景镇概念规划为例[J];重庆建筑;2012年02期
8 汪德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刘艳军;李诚固;王颖;张婧;;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空间效应[J];城市规划;2010年10期
10 刘艳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楚兴;云南省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其环境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书立;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利用与改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瑞平;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题公园广告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范军丽;滨海湿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会霞;新兴旅游目的地成长驱动因素及其成长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董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朱英君;渝东南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景辉;东湖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雷丽;红色景区(点)免费开放后旅游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郭玲玲;城市化背景下环城游憩带时空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婕;舟山群岛旅游地生命周期及调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秀丽;乔忠;李应博;;城乡统筹过程中小城镇旅游产品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2 李晓阳;;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3 陆远权;刘建锋;杨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5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6 吴良镛;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结构、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83年06期
7 赵长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一些问题[J];城市规划;1985年02期
8 周干峙;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9 丁成日;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吗?[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10 丁成日;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的经济学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申青;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的一种解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2 姜成学;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8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0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