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整合路径研究——基于三阶段演进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12 13:41

  本文选题:武汉城市圈 + 旅游产业 ; 参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7期


【摘要】:武汉"1+8"城市圈域的资源特质、空间关系和交通组织为其旅游产业整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当前仍面临着较多困难。旅游产业整合应遵循"渐进式"的发展路径,明确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探索考察期、形成发展期和巩固稳定期)产业整合的关系、主体和内容,按照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in Wuhan's "18" urban area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main body and cont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period, formation period and consolidation and stability period). Mak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 sharing and benefit compens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编号:080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编号:2013B081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4G237)
【分类号】:F59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兴罗;雷青青;;中部崛起中实现湖北战略支点的财税政策[J];财政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2 左剑君;;论经济法在构建武汉城市圈中的作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严武斌;;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现状及一体化对策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4 张跃强;苏永伟;;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5 郑旗;;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邹光勇;;基于一体化视野下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理论述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7 宇红;;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税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8 王玉玲;;论我国林业税费制度改革——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调研为基础[J];税务与经济;2007年05期

9 臧传芹;;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建设与推进秦皇岛旅游业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10期

10 蒋丽芹;;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琳;郑刚;;环洞庭湖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探析[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琳;郑刚;;环洞庭湖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探析[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芳;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窦颖颖;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易蕙玲;新世纪新阶段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调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孟蓓蓓;金沙江中上游水资源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蒲丽娟;“大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胡细涓;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蒋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颖;西部能源开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陈竹;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厚胜;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华,郑小贤,杜鹏志,王小平;公益林经济补偿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张河山;万浩;;武汉市参与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融合及产业布局一体化研究[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3 李江;贺传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4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5 傅莹;卫平;;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6 茅于轼,唐杰;商品林业发展中的产权和税费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7 柯燕凌;;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布局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2期

8 马晓冬,沈正平,丁正山,史春云;基于区域合作的徐连旅游带建设[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9 曹世玉;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4期

10 金波,关海玲;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鸿;张忠美;;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J];长江论坛;2008年02期

2 周晓艳;冯准准;康春;;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曾光;罗建兵;;关于武汉城市圈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08年21期

4 向琳;;武汉城市圈产业二次转移与产业融合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4期

5 王洁;;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2009年07期

6 刘双;祁春节;;武汉城市圈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J];特区经济;2009年02期

7 熊继红;;温泉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武汉城市圈温泉资源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许传华;;武汉城市圈金融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2期

9 徐东;;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3期

10 周庆;;关于武汉城市圈城市品牌定位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红;王宏志;李仁东;;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健康响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邓晓宇;李贤毅;;通信运营商应对武汉“1+8”城市圈信息化服务分析[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3 吴慧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标准化战略构想[A];纪念第39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4 过文俊;;武汉城市圈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OTC)建设论纲[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许倍慎;徐理;周勇;;PCA-DEA模型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新宜;;武汉城市圈灾害性天气联防与服务机制探讨[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7 王乃举;黄翔;吕群超;谢新丽;;运用系统观构建城市圈旅游产品——以武汉城市圈旅产品策划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8 朱兰玉;;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考[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李全;;武汉城市圈经济空间联系定量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袁建峰;;武汉城市圈集约化发展道路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s,

本文编号:2009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09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