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udy of the stakeholders in tourism scenic spots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Qinghai scenic spot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stakeholders of Qinghai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terest demands a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core stakeholders,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ordination of core stakeholders in Qinghai tourist scenic spots,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re stakeholders of Qinghai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elect Qinghai Lake and Tar Temple as two typical scenic spots as empirical sit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ural and humanistic scenic spo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verified and optimized more comprehensively.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optimized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ocial ope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lan of stakeholders in Qinghai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his paper,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wo 5A scenic spots in Qinghai are selected for ver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stakeholders in Qinghai Lake tourist area are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and the exercise of power, while the important obstacle factor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stakeholders in the tourism area of the Tar'er Temple is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Exercise of power, tourism development.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blems of benefit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exist widely in Qinghai tourist scenic spots,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power exercise, supervision leve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vary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the result of verifi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Qinghai L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ourist area of the Tar Templ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hich prove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operation, the autho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plan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akeholders in Qinghai scenic spots, which includes operation objectives, operating systems, operating state and dynamic feedback,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olicies.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tourist attra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倡导“四文明”努力创建文明旅游景区[J];文明与宣传;2002年05期
2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J];信息网络;2008年07期
3 姜萍;陈娟;;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5期
4 姜锐;;浅析公益性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5 蒋万榜;;推进国内精品景区管理率先国际化[J];决策;2011年09期
6 杨栋;孙诗靓;;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7 徐国伟;;公园景区管理的创新思考和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4期
8 邓宁新;衡量景务服务质量 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景区“评星”标准出台[J];旅游;2000年02期
9 ;省文明委召开郑汴洛沿黄旅游线文明景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J];文明与宣传;2001年04期
10 张丽华,陈丽萍;旅游名牌景区建设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娟;;关于景区讲解管理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孟辑;;精心打造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景区游乐精品[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4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下)[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6 ;杭州西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评析[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7 黄金葵;;景区客流疏导预警机制方案设计[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8 朱海霞;曲守璐;;大明宫5A级景区综合评价及建设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上)[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10 邢贵升;;对永济旅游景区发展的深层次思考[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 书 越;解放和发展景区文化生产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上)[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张莉;旅游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赵铭熙;景区管理的新潮流——景区托管(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吴文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余小军;创A级景区 建旅游精品[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玉兰;尖扎举办旅游与景区管理培训班[N];黄南报;2008年
9 向远定;旅游景区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石宏伟;省旅游局在商南举办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N];商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梦;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娟;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龚胜建;基于需求分析的景区员工培训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张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型小城镇景区与镇区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罗文杰;链子溪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至楠;旅游对沙漠型旅游景区沙坡形态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姚润;公共资源类景区免费开放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刘杨;基于位置服务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怡;喀斯特景区农业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包s,
本文编号:2133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3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