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Abstract]:The meeting held by the Chinese archaeological society has two items: first, the ancient China under the global view - the academic seminar on the theme of the Zhou, Qin and Han Tang Dynasties; the two is to hold the sixth session of the membership, and the Sixth Council is produced to realize the metabolism of the Council. I now give personal opinion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contents. On the sixth session of the Congress, I would like to report to my colleagues that in 2008, when I was asked by Mr. Zhao, when I was elected by the Fifth Council as the chairman of the Council, I knew this Council was faced with such four tasks: first, to restore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archaeological society, and then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of China.
【分类号】:K8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简讯[J];考古;1979年03期
2 理成;;“迎接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纪要[J];文物;1994年01期
3 肖女;;《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实践》简介[J];考古;1996年09期
4 ;沉痛悼念苏秉琦先生[J];考古;1997年08期
5 田雨;;《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出版发行[J];考古;2001年11期
6 ;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J];考古;1991年12期
7 戴向明;中国考古学观念的回顾与反思[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8 杨育彬;新时期中国考古学传播的几点思考[J];华夏考古;2004年01期
9 丙吾;中国考古学:三重困惑[J];南方文物;1993年02期
10 唐际根;曹音;;张光直谈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与前景[J];考古;199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旭东;;中国考古学于先秦史研究的作用——兼评罗泰《论中国考古学的编史倾向》[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涛;;地质学家与中国考古学早期的发展[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袁永明;;地质科学对中国考古学的启蒙意义[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俞伟超;;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与新世纪展望[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5 ;我国首次远海水下考古成功[A];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99年优秀论文选[C];1999年
6 靳桂云;;怀念我的导师刘东生先生[A];纪念刘东生院士[C];2009年
7 黄海烈;;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学术渊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8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徐苹芳;;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10 苏天钧;;建国以后安阳地区田野考古大事记[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学勤;新郑李家楼大墓与中国考古学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祝晓风;中国考古学的发言权[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王仲殊 边哲供稿;夏鼐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陈胜前;后现代时期之中国考古学[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殷玮璋;中国考古学的世纪回顾[N];人民日报;2001年
6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的旗帜与永远屹立着的丰碑[N];中国文物报;2009年
7 刘庆柱;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几个阶段[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自序[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记者 文艳;我省6项入围独占鳌头[N];西安日报;2010年
10 邵望平;名师名著 名实相符[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波;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2 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吕学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刀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史党社;秦关北望——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爽;中国考古学与美术史:诗人谢阁兰的另一种异国情调[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贾博宇;中国考古学大众化历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范芳芳;中国考古学期刊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查晓英;从地质学到史学的现代中国考古学[D];四川大学;2003年
5 谭玉华;中国东南地区石构墓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朱燕英;从考古资料看楚、越文化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钦龙;郑韩故城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鲍颖建;郑韩故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黄韵璋;环珠江口sκ沃谱鞴ひ仗教諿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郎俊彦;李家坝巴人墓地出土陶器的定量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0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6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