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旅游景区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方案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is in line with the world, and tourism has set up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With tourism as the link, people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 wish of "reading countless people,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ousands of miles". Therefore, all scenic spots need to infiltrat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so as to attract more tourists, so that culture can spread and the economy can develop.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
【分类号】:G122;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娟;;在遗产资源密集区构建国家遗产区域的思考:以曲阜片区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艳;;曲阜儒家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现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杨婷婷;王慧;;曲阜儒学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倩;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现状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晋宏;;平定县冠山儒家文化开发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周长春;山东省曲阜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J];福建地理;2003年02期
4 吴声怡,余志荣,高群;儒家文化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司莉娜;马爱萍;;曲阜文化旅游及孔子文化的推广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5期
6 吴良镛;试论历史古迹旅游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以曲阜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研究;1980年02期
7 奚雪松;俞孔坚;李海龙;;美国国家遗产区域管理规划评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8 宣兆琦,张玉书;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9 梁炜;;儒家文化对发展和谐旅游的教育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10 康蠡;;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占;;中华民族精神的儒文化渊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盛杨;;文化传承——儒家文化自觉的核心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龚永标;;儒家文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芳;;新加坡对儒家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倡导[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马亮宽;;对文化讨论的几点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吴可;儒家文化与现代化[J];理论前沿;1996年S1期
7 廖艺萍;儒家文化现代价值的新审视──新加坡现代化历程启示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9年03期
8 罗尧;;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 评王杰《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9 张星久;;从民主政治的“深层结构”看儒家文化的现代境遇[J];学习与实践;2006年06期
10 麻亚萍;;儒家文化的现代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伟志;;序二[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任慧;;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化战略[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高薇;;德配天地 道贯古今——由晋商精神看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上海文庙[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汤恩佳;;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广西民族学院五周年庆典暨孔圣大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德新;;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价值[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张进;;儒家文化与山东文化产业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陈启生;;世界各地“近距连结”的全球化冲击——传统文化的恢复与生存[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9 曲春妮;;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周桂钿;;论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日成 石忠明;方尔加教授坐客省城讲儒学[N];山西日报;2008年
2 记者 赵厚峰邋通讯员 韩利锋;儒家文化为“齐鲁行”添新内涵[N];济宁日报;2008年
3 日报记者 胡康怡;聆听那遥远的回音[N];柳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卫国;海内外学者澳门研讨儒家文化[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郑来珍;穿越历史时空细品汉风古韵[N];闽南日报;2009年
6 王健;“孔府家”不断提升文化层次[N];济宁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梅柏青;谢谦:三纲过时 五常犹在[N];成都日报;2010年
8 陆玉林;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涂可国;儒家文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王杰;文化热中的新内容[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李晓燕;战略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一致性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旭;论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因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曦;孔子文化节与儒家文化传播[D];山东大学;2010年
3 付裕;原始儒家和谐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现代借鉴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惠;社会转型视域中儒家文化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大学;2007年
5 林子赛;我国文化资本的发展与现时代文化矛盾[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婧;儒家文化对韩国国民素质的积极影响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7 楚天舒;儒家文化传播与和谐文化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菲;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现状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9 冯燕容;由“韩国文化热”引出的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孙海峰;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2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1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