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究
[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come a trend and direction of modern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ories, this paper sums up and analyzes the resources, location and market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in southern Shaanxi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kang ecotourism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protection, tourist demand and community interes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varie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s, such as ecological tourism, vacation, experience, cultur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fitness, etc.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guarante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southern Shaanxi.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JY051) 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12TACK002) 陕西省博士后基金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正;;陕南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杨妮;李小明;问建军;樊雅琴;王顶峰;张昌贵;张红娟;;安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张建春;;国外生态旅游细分市场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4 张孝存;;陕南旅游发展策略:以商洛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5 朱元恩;卢晓琴;康文星;;生态旅游地的界定[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6 马勇;何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罗清;;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8 曹晓鲜;;基于协同的湖南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资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潘海颖;;生态旅游要素关系和要素责任[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10 邱云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3 何方永;;大熊猫生态旅游的泛化与科学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4 韦福巍;甘永萍;;基于SWOT分析的红水河旅游圈发展策略研究——以河池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5 方世敏;赵金金;;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与竞争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6 卢睿;;基于生态旅游体验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7 丁海燕;;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8 张影莎;罗振;苏勤;;基于应用视角的旅游容量测算和管理方法回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黄梅英;;当前四川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建华;徐振海;王海;胡迎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4 宋增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杨秀平;翁钢民;;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琴;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志奎;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钟福国;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6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汪辉;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李维余;四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吴冠岑;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星;生态旅游区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周秋文;基于GIS的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静静;扶贫项目的效益与青海土族农村社区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海丹;生态酒店节能减排顾客支持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梦瑶;京山惠亭水库度假别墅区规划设计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尹曼;湿地景观的可持续设计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周英;均福山森林公园资源质量评价与开发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胡晓媛;四川省生态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沙环环;安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向红;论老庄生态智慧与生态旅游价值取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蒋艳;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王钦安;;关于旅游非优区营销策略的研究——以安康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4 李文正;;陕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5 刘莉;陆林;;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杜忠潮;邢东兴;李玲;;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陕西省茂陵、乾陵实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孙根年,季红;安康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9 刘涛;;海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向旭,陈扬;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建平;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及深层生态旅游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薇;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瑶;山东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评估及其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简介[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2 李树;生态旅游消费: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消费亮点[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02期
3 王琦;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4 廖佰翠,李旭东;关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年03期
5 王咏,陆林,王飞;生态旅游市场培育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6 葛安新 ,杨瑞峰;关于生态旅游实践的反思[J];陕西林业;2004年06期
7 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吴伟光,沈月琴,郑旭理,张翠芳;生态旅游: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以临安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2期
9 ;绿野“仙”踪[J];环境;2008年09期
10 梁琦;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生态旅游消费[J];消费经济;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忠宏;洪常明;;澎湖群岛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田一丁;;警惕“生态旅游”的反生态取向[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郑洲;;生态旅游: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权佳;李洪远;;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章家恩;;关于生态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耿金山;王新颖;戈万鹏;;“京北第一草原”生态旅游刍议[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黄翠萍;省内游成主角 生态游受热捧[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吴丹;贵阳打出生态旅游“组合拳”[N];贵阳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大壮;展示渔猎神韵 诠释生态旅游[N];吉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陶健 本报通讯员 杜烨;崇明生态旅游攻坚三大难题[N];解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维欣 实习生 叶松亭;新玉树将打造“高原生态旅游”[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凤忠;商南破解生态旅游难题[N];新农村商报;2011年
7 通讯员 孟宪丛 靳志霞;尚义县唱响风车生态旅游歌[N];张家口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侯丽霞邋记者 王翠莲;崇礼生态旅游度假产业示范区项目奠基[N];河北日报;2008年
9 广灵县政协主席 李满;借助农业优势发展生态旅游[N];山西政协报;2008年
10 记者 陈发卿 何伟;中国生态旅游年在三亚启动[N];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8 韦新良;森林生态旅游系统数量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跃军;丽江古城城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高文化;古丈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周e呍,
本文编号:238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38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