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华外国游客入境口岸选择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30 17:15
【摘要】: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把市场需求特征(变量)和选择的入境口岸(样本)载荷同时反映在同一坐标轴平面上,分析旅华外国游客入境口岸选择规律。研究表明:①受区位和航空通达性影响,洲际游客入境口岸选择较为集中,而洲内游客入境口岸相对分散。②初次访华的观光型客源多选择从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北京入境,多次访华的商务型客源主要从传统商业城市和改革开放"窗口"广州入境,二次访华的休闲度假型客源选择从上海入境则得益于长三角的整体优势。③入境口岸选择对游客后继行为影响显著,从北京入境的游客在华停留时间和旅游线路较长,从广州入境的游客多把广州作为单一的目的地且停留时间较短,从上海入境的旅游者访华次数和停留时间居于两者之间。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demand (variable) and the load of selected port of entry (sample) are reflected on the plane of the same coordinate axis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law of choosing the entry port of foreign tourists in China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ocation and air accessibility, the choice of ports of entry for intercontinental tourist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hile the ports of entry for domestic tourists are relatively dispersed. The business visitors who have visited China many times have mainly entered Guangzhou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ities and the "window"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oice of leisure and vacation tourists from Shanghai for the second visit to China benefits from the overall advanta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3 the choice of entry port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bsequent behavior of tourists, and tourists entering from Beijing have a long stay in China and long tourist routes. Most visitors from Guangzhou regard Guangzhou as a single destination and stay for a short time, while tourists from Shanghai visit China and stay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20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3-ZD-055)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大课题(201307)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岚;许志晖;丁登山;;旅游者空间行为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2 王润;刘家明;陈田;田大江;;北京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3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4 林岚;康志林;甘萌雨;叶金玉;;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5 苏红霞;马耀峰;;洲际背包客中国出入境口岸选择[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戴斌;胡家镜;刘祥艳;曲小毅;;北京非传统旅游资源市场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外国游客消费行为的调研[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魏颖;马耀峰;李创新;;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路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旅游科学;2010年05期

8 赵安周;白凯;卫海燕;;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意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旅游科学;2011年01期

9 王硕;曾克峰;童洁;刘超;;黄金周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相关性分析——以庐山、华山、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11期

10 张佑印;顾静;马耀峰;黄河清;;北京入境旅游流分级扩散模式及动力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耀闯;周旗;;宝鸡山区居民的旱灾认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2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欧玉婷;桑广书;;高速公路建设对金华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郁耀闯;周旗;徐春迪;;不同地貌类型区农村居民的灾害感知差异分析——以陕西省宝鸡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5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韩道山;;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7 于伟咏;朱丽;;城市近郊旅游的旅游市场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刘莉;陆林;;江苏省同里镇旅游者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王群,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湛;王然;赵桂燕;李昌强;;河北省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战略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蓟县休闲农业[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张健楠;董振超;李娜娜;顾军华;;运用Delphi和Mapx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GIS模块[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6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祁秋寅;赵小波;;旅行社提供出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勇;;旅游外汇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跨省数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8 张维梅;秦安臣;张启;冯学全;李东义;;雾灵山森林公园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慧轩;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婷;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立辉;沈北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朱芬芳;台州商务旅游市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陈艳;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钱树伟;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璐;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曹授俊;彭利峰;卢佳强;杨树国;韩金城;;妙峰山镇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立明;赵黎明;;城郊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格局[J];商业研究;2006年06期

5 万金保;朱邦辉;;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4期

6 孙洪铭;;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7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8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9 李山;邱荣旭;陈玲;;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10 杨国良;钟亚秋;王李清潆;刘昕;;四川省旅游流空间扩散方向及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恩祥;;入境旅游流AQ的流动规律分析[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冼敏;广西未来5年将改善旅游公共设施[N];南宁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晓莉;出境游 相关政策须了解[N];中国民航报;2010年



本文编号:2418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18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