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以广东为例
[Abstract]: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is easy to fall into the bottleneck of "separate administration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urban tourism related network structure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goal of Guangdong tourism differentiation and multi-center strategy. Taking 1996 ~ 2011 as the study interva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urban tourism scale gravity and economic region and metropolita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importance of Guangzhou as the core is ris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othe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the important node of tourism related network is decreasing gradually. Eastern Guangdong, northern Guangdong and western Guangdong economic importance is gradually rising. The trend of tourism integration among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s faster than that in Guangdong. Final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uses of space-time evolu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framework,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resource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世键;张京祥;;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基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0年05期
2 黄爱莲;魏小安;;省际区域入境旅游的边界效应——以北部湾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3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4 李郇;徐现祥;;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5 刘学华;张学良;彭明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6 刘晓明;谢丽娟;;广东理想城市建设的策略 绿色基础设施的改善[J];风景园林;2011年06期
7 J.戈特曼;李浩;陈晓燕;;大城市连绵区: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8 沈山;秦萧;;国外城市服务边界研究进展及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年02期
9 甄峰;刘晓霞;刘慧;;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研究的新方向[J];人文地理;2007年02期
10 黄璜;;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J];人文地理;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于慧;刘邵权;郭仕利;张海芹;;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6期
3 关溪媛;;网络城市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4 甄峰;;评《世界城市网络:一个全球层面的城市分析》[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5 余涛;乔墩;何兆益;;“十二五”期间西部高等级公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瓶颈[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常俊喜;卢正惠;;政策效力、经济吸引和边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7 于峰;张小星;;“大都市连绵区”与“城乡互动区”——关于戈特曼与麦吉城市理论的比较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8 马秀颖;赵儒煜;;中国地方市场分割成因刍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9 马秀颖;;市场分割对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10 王爱民;马学广;陈树荣;;行政边界地带跨政区协调体系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夏华丽;叶锦树;;电网投资影响因素与增长效应[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2 张萌;史延冰;王欣然;;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以天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凯;甘筱青;;中部地区物流投资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协整分析[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晓西;卢一沙;;“国际城市”概念重塑——兼议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特征[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6 迟紫境;李云鹏;黄超;;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与构建方法研究[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7 黄晓波;;智慧旅游服务社会的路径选择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何瑞雯;殷洁;;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泰州长江大桥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9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张学勇;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成长与主城共生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承枚;广佛同城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作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瑞璇;公路交通运输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文亮;基于协同理论的兰—西城镇区域协同演化的定量描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奥东;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构雄;广东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丁少华;区域旅游地产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常俊喜;地方政府与边界效应[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卞丹晶;苏州环太湖地区空间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张闯;孟韬;;中国城市间流通网络及其层级结构——基于中国连锁企业百强店铺分布的网络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5期
4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5 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6 钱光;广东中山市城区防洪、水淹问题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6年01期
7 秦学,陈晓艳;我国东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8 周艳妮;尹海伟;;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9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10 陶松龄,甄富春;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演化与上海大都市增长[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黄羊山;[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新运;城市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卫东;;行政区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刘晓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师;2008年05期
3 赵新正;;行政区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5期
4 张清正;;地区旅游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区形成关系[J];华商;2007年24期
5 丁谦;;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作为[J];经济纵横;2006年07期
6 本刊编辑部;王鹏;;让我们的城市宜居[J];旅游时代;2007年07期
7 刘晓萍;;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1期
8 向玉琼;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行政论坛;2003年04期
9 何仁伟;张明举;;行政区经济的博弈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恒;任德新;;试论转型期我国政府信用的缺失及其构筑[J];生产力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昌国;;对转型期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永春;;1949-2005年兰州城市单体建筑占地面积及其建筑面积变化趋势[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秦绪霞;何佳梅;;城市旅游转型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杜书云;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张海霞;;行政区经济研究的新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郑连虎;;入世后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力——兼析中国城市经营的三个阶段[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程大林;陈浩;;城市化阶段与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演进研究——以南京区域协调实践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宁越敏;谢守红;;城市化和郊区化:转型期中国大都市空间变化的双重引擎[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李瑜青;扬超;;转型期法人腐败行为及其特点论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中;沪苏浙旅游质监联盟服务奥运[N];华东旅游报;2008年
2 张新民;我国房地产进入转型期[N];天津日报;2007年
3 李俊 永生 建波 本报记者 洪继东;以“田园城市”为核心 打造五大城市主题旅游综合体[N];成都日报;2010年
4 虎杰;房产转型期到了 你准备好了吗[N];浙江日报;2003年
5 张寅;转型期到了,,你准备好了吗?[N];中国经营报;2003年
6 中共深圳福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侯建潮;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和思路[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李健;旅游投诉直通车试行[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于志勇;宏观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日渐步入转型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杭州市余杭区市容环境监管中心 沈小娟;浅析城市环境与城市旅游的发展[N];江南游报;2011年
10 刘金祥;从行政区经济走向大都市经济[N];哈尔滨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红梅;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黄蔚;转型期中国资本外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黄顺春;产业创新视角下的转型期产业工资差距变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姜贤求;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甄富春;转型期我国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与城市规划的应对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国贵;基于房地产业视角的中国沿海区域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奥;转型期中国的政府干预与经济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新礼;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张锐;我国转型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赵怡虹;转型期中国行业协会在市场机制中的职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郭蒙;转型期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的资本形成机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李德伟;发展中的难题:转型期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杨文;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溯波;转型期城市失业女工再就业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新;转型期政企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1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2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