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快速增长、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逐渐向小康生活迈进,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旅游开始慢慢兴起,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对旅游品质和方式的要求更高。近年来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希望通过更健康的生活、出行方式来解决日益凸显的老龄化、亚健康等问题,他们倾向于选择旅游作为减压或者保持健康的手段,甚至特意选择具有养生、健身效果的旅游设施和方式。因此,养生旅游作为新型业态形式应运而生,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经济领域的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在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共生、养生旅游以及产业融合、产业链等相关理论,采取了文献分析、模型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产业共生的视角出发,对贵州养生旅游产业的现状、新业态以及形成共生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养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探讨,并对贵州养生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贵州养生旅游产业现有的业态,并构建了养生旅游产业共生系统的Logistic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分析后,找出不同共生模式下的养生旅游产业共生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得出结论:寄生模式稳定性最差;偏利共生模式稳定性强于寄生,但如没有外部激励,仍然难以维持;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实际情况下比较容易达成的共生模式下,但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关系的最高级和理想阶段,稳定性最高。最后总结国内外和贵州养生旅游产业的经验和不足,结合共生模型提出对策建议,即从共生单元方面应该加强养生旅游企业共生意识,促进产品研发创新,完善产业链构建;从共生关系的角度应该促成贵州养生旅游企业联盟的建立,把产业共生关系具体到实体组织,并完善其制度机制,保证联盟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特质;从共生环境,政府应该适度干预,把握总体原则,让产业共生系统自行演化发展,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条件适当支持。本文是基于产业共生理论的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三个层面对养生旅游产业的共生模式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相对以往养生旅游产业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创新;以贵州为研究对象进行养生旅游的研究很少,本文在研究对象上可能存在创新;以生物学Logistic模型对贵州养生旅游产业共生模式进行稳定性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创新。本文将生物界生物种群竞争与合作共生演化理论的思想引入产业经济学领域,审视贵州养生旅游产业共生模式各阶段的特征表现,通过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模拟养生旅游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不仅将产业共生等经济学理论运用到实际分析,也对之后贵州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此外,区别于其他养生旅游产业的研究,本文是从产业共生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将习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实际研究中。对国内外养生旅游发展的案例进行了经验总结,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并找出不足,对贵州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有一定启示价值。最后从共生三要素三个层面对贵州养生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以为贵州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92.7;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甜甜;马建章;张博;;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交流;2013年09期
2 刘甜甜;马建章;张博;李静;;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J];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02期
3 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4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姜江;;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8期
5 张金霞;;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养生旅游市场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6 胥兴安;李柏文;杨懿;班璇;;养生旅游理论探析[J];旅游研究;2011年01期
7 蒋剑岚;曹诗图;;试论旅游与养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8 卢素兰;;森林养生保健旅游文献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9 刘顺伶;王克柱;杨雪;;河北野三坡养生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10 王晓斐;;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基亮;养老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王萍;临潼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3 许雪莲;延边州养生旅游的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4 李利芳;武当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戴金霞;常州市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6 贺广江;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7 陈克强;广西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殷知越;福建省森林养生旅游产品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9 杨艳芳;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峡县养生旅游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10 王琦;山地自然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
本文编号:
2587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8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