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鄂西圈深度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6:43
【摘要】:贫困,是世人关注的著名的“三P”(Pollution污染,Poverty贫困,Population人口)问题之一:贫困总是与饥饿、营养不良、疾病、心理扭曲等相伴;贫困迫使个人丧失尊严、国家丧失话语权、民族不能自立、政府丧失公信力;贫困是社会和谐的夙敌,是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种犯罪的深层根源……。“反贫困”既是学术研究的理论难题,也是各国政府无法回避的的世界性现实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我们需要遵守准确的扶贫和准确的扶贫。要把提高扶贫质量放在首位,但不能降低扶贫标准或增加食欲。这场比赛对于建设一个富裕的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没有产业发展,就不可能有贫困农民的持续增收,更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脱贫。鄂湖北省西部有溧阳市,荆州市,宜昌市,雷安市,荆门市,苏州市,因布市,神农架等8个直辖市(林区),总人口约50%它占了70%。这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基地。同时也是湖北省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是鄂西圈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旅游产业扶贫是鄂西圈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鄂西圈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发挥本地旅游产业优势,不断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一系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经验。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制度体制、贫困人口自身的因素等原因,导致鄂西圈旅游产业扶贫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践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精准脱贫是前提。必须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采用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多种模式,推进鄂西圈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曙光;;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农村经济;2011年03期

2 廖富洲;;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及完善思路[J];学习论坛;2011年02期

3 陈标平;胡传明;;建国60年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演进与基本经验[J];求实;2009年07期

4 陈娟娟;鲁婷;;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的主要经验[J];世纪桥;2009年09期

5 魏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理论反思与政策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年07期

6 靳薇;中央政府支持边远地区的经济项目在立项设计、效益评估方面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7 庞守林,陈宝峰;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02期

8 原华荣;生产性贫困与社会性贫困[J];社会学研究;1990年06期



本文编号:262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2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