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21:34
【摘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渗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借鉴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发展现状,从全新的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变化趋势。 本研究选择笔架山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法、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在整理现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学、生态学、统计学、市场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的理论,结合旅游业特点运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笔架山景区2008-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研究发现: 1.2008-2010年笔架山景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01277 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0.03427 hm~2,平均存在0.0215 hm~2的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但笔架山景区2008-2010年旅游生态盈余以及人均旅游生态盈余均呈下降趋势; 2.根据2008-2010年笔架山景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分类汇总可知,旅游交通和旅游餐饮是构成笔架山旅游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 3.利用2008-2010年的计算分析结果,运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预测出笔架山2011、2012、2013年的旅游生态足迹为2502.632 hm~2、3720.496 hm~2、5356.425 hm~2。 4.为了保证笔架山景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计算笔架山总的旅游生态承载力和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可知,在现有的旅游消费模型和旅游目的地保护措施下,每年接待游客307458万人次左右,基本可以保障笔架山景区的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 5.实现笔架山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是基础,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关键。同时积极倡导可持续的消费观,使旅游者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理念,培养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X2
本文编号:2645025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X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2 舒肖明,杨达源,董杰;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3 黄震方,陈志钢,袁林旺;我国区域旅游环境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4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5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6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7 胡炳清;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8 倪文新;;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探析[J];技术与市场;2007年06期
9 吴珊;;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实践情况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1期
10 李庆龙;生态旅游承载力问题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645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4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