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2:51
【摘要】: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对象,进行度假、观光、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又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本文以哈尔滨市所辖的县级市——五常市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式,希望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发展乡村旅游,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旅助农,城乡互动,进而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文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在相关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提出本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为本研究寻求相关支撑理论。 第三部分是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得出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寻求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策略。 第四部分是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分析,认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新农村建设,反过来新农村建设又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把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使五常市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第五部分是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式研究,在五常市的不同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互动模式,把挑战转化成机遇,使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文的论述,探讨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并对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图文】:

交通图,五常市,交通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下水稻王国”之称,是全国水稻五强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五常市种植水稻己有近170年历史,五常大米素有“贡米”之称。五常市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优质米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中国优质大米之乡”,可以说五常大米享誉全国,因此五常市又被称为“米粮仓”。11.4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所在区域的内外交通是否便捷,是否有省道、国道或高速公路;是否村村通公路交通设施是否完善。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在交通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也就是,是否具有时间效用,是否纳入了周边城市(区域)的交通经济圈。五常市交通便利,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五常北距省会哈尔滨24公里,南与吉林省会长春遥相呼应。境内有拉滨铁路贯穿南北,黑大、哈五、铁通、雪乡等主干线公路形成网络,四通八达(见3一1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克敏;袁本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王中宪,刘春雨;建立拉林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区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00年01期

3 毕佳音,华德尊,李春艳;五常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4 唐顺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5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6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7 孙冬玲;张黎;舒伯阳;;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伍勤忠;;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J];广西农学报;2008年01期

9 余梓东;论拉林阿勒楚喀京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2期

10 尹宏锋;;京旗文化的历史价值及再开发的构想[J];黑龙江史志;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张洵涛;[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陈守君 赵利;[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邵琪伟;[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王巍邋记者 杨兴文;[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本版撰文 王巍 张杰 本报记者 王作龙 杨兴文;[N];哈尔滨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奕;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殷艳红;农业旅游发展的社区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