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专业认同是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并能在毕业后从事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基础。近年来,关于专业认同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已有研究大多针对于教育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作为重要层次的本科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五所本科院校,即A、B、C、D、E。运用自编问卷及深度访谈调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学生层面、专业层面、社会层面及行业层面提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的建议。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以及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专业认同度不高。并且本科生专业认同及各维度认同水平在性别、年级、志愿、学校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女生在专业认同、专业认识、专业情感及专业行为上的认同水平均高于男生;从年级角度看,随着学生年级增加对专业认同程度得分几乎呈下降趋势,专业认同水平的整体趋势是:大二大一大三大四,且呈现不同的差异性。就专业认识角度,大一学生专业认识认同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专业认识认同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就专业情感角度,大一学生专业情感认同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专业情感认同水平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就专业行为角度,大一学生专业行为认同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专业行为认同度高于大三、大四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志愿选择角度看,自主选择志愿学生专业认同度高于调剂专业和父母及他人意愿学生;从学校角度看,在专业认同和专业认识维度上,对两者的专业认同度的整体趋势为EDCBA,且呈现不同差异性。在专业情感维度上,五所院校学生专业情感认同度整体趋势是:EDCBA,且仅有E大学学生专业情感认同度高于A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行业因素四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建议,即重视学生主观调整、加强专业建设、加大社会支持及加强行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认同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认识 专业情感 专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2;F59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7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现状8-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8-9
- (二)国内研究现状9-14
-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14-15
- (一)研究目标14-15
- (二)研究内容15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15-16
- (一)研究意义15
- (二)创新之处15-16
- 五、研究方法16-17
- (一)文献综合法16
- (二)问卷调查法16
- (三)访谈调查法16
- (四)统计分析法16-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7-21
- 一、相关概念17-19
- (一)认同17-18
- (二)专业认同18-19
- 二、理论基础19-21
- (一)社会认同理论19
- (二)自我理论19-20
- (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20-21
- 第三章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21-42
- 一、问卷的设计21-22
- 二、研究样本选取22-23
- 三、计分方式和信效度分析23-28
- (一)计分方式23
- (二)信效度分析23-28
- 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28-30
- 五、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性分析30-40
- (一)不同性别上的差异30-31
- (二)不同学科上的差异31-32
- (三)不同年级上的差异32-35
- (四)不同志愿上的差异35-37
- (五)不同学校上的差异37-40
- 六、主要结论40-42
- 第四章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42-47
- 一、相关性分析42-43
- 二、逐步回归分析43-46
- (一)专业认识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43-44
- (二)专业情感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44
- (三)专业行为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44-45
- (四)专业认同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45-46
- 三、主要结论46-47
- 第五章 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策略47-52
- 一、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观调整47-48
- (一)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专业47
- (二)从自身出发,,培养专业学习兴趣47-48
- 二、加强专业建设48-50
- (一)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力量和改革教学方法48-49
- (二)提升旅游学科地位,改善就业现状49
-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9-50
- 三、加大社会支持50
- 四、加强行业发展50-52
- (一)提升行业整体工资水平50
- (二)加强旅游行业工作稳定性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57-58
- 附录 158-59
- 附录 259-61
- 附录 3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红;旅游管理专业教产一体化探索[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任文波;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J];机械职业教育;2003年02期
3 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4 陈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翁钢民;试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3年04期
6 舒惠芳;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年21期
7 李爱平;旅游管理专业要强化服务意识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03期
8 李芳棣,姜素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建设思路[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林智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台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秀芝;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英;杨财根;;浅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优化[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邢继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与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3 王莹莹;查良松;;3S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祖群;王波;;教育公平何在?——试论旅游管理学科定位与错位[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5 胡传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体系比较研究——以国内五所高校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曲玉镜;;立足旅游宏观背景,培养“三合一”复合型人才[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龙珍珠;华杨;;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马雪;;对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探讨[A];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论文集[C];2013年
9 张祖群;王波;;教育公平何在?——试论旅游管理学科定位与错位[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10 杨超;赵立民;张欣欣;;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过程为例[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泽三;我市集中培训旅游管理人员[N];武威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史春杨 见习记者 蒋梦蝶;乡村旅游管理如何更“接地气”?[N];无锡日报;2014年
3 杨海红;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鼓励自主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邢慧斌邋王玉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加强旅游管理[N];团结报;2006年
6 马勇;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董观志;旅游管理专业硬实力提升途径和实现技术[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田凤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 本报驻浙江记者 文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周杰;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3年
10 吴学安;旅游贸易逆差呼唤提升旅游管理水平[N];中国审计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鑫;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丽;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沈宏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梁爽;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伟平;塘厦镇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宫微;旅游英语教材The Business of Tourism Chapter8和Chapter9(前半部分)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