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龙江丝路带”战略下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3:23
【摘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考量有关各方的利益诉求,顺应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潮流,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自2014年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准确定位,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面启动和实施“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龙江丝路带”)建设,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龙江丝路带”的总体设想,可以使黑龙江省搭上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直通车,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发展峰值向黑龙江省转移,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旅游业作为联动性极强的产业,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龙江丝路带”战略的实施无疑为黑龙江省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契机。黑龙江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长期以来,资源优势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极度不平衡。旅游空间结构对于旅游经济活动、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区域内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特色及优势,有助于降低旅游开发成本,高效配置单位功能,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区域的旅游产业。本文在概述“龙江丝路带”战略规划内容的基础上,系统的对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在要素现状分析中寻找发展的契机,探寻在“龙江丝路带”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方案。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本文研究背景,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首先对“龙江丝路带”的内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阐述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及其对本文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对构成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主要要素:旅游吸引物要素、旅游市场要素、旅游交通要素、旅游接待设施要素以及旅游经济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当前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现状。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龙江丝路带”战略的部署和实施,为协调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综合之前分析,基于“龙江丝路带”战略背景,对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原则及路径。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结论进行阐述,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坤;梁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技风;2018年11期

2 唐光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以陕西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24期

3 田小波;袁显平;;跨区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4 齐祖晟;王倩颖;;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年01期

5 盛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6期

6 陈蓉;黄芸玛;张源;吴成勇;;青藏高原旅游空间结构探析[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7 毕丽芳;马耀峰;高楠;;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3期

8 杨春利;白永平;王芳;;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马中华;刘继斌;;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10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付高;曹莉;杨_";李兆进;;体育旅游空间结构时空演变与优化研究——以山东为例[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2 张其成;束龙仓;姚亦锋;;海岛“环带状”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以连云港连岛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仲元;卢松;;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瑛;李树民;;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锡凯;陈晓键;;基于“点-轴”理论的榆林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6 吴左宾;黄嘉颖;;基于拓扑空间分析的旅游交通结构优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小莉;;基于旅游流的山西省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A];2016第六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8 杨伟容;;海南“国际旅游岛”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云才;;论休闲农场与乡村主题景观规划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爱娟;;休闲农业结构布局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 教授 张辉;旅游发展的重要外力与福建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3年

2 徐菊凤;研究前沿问题 寻求解决之道[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付晓峰;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生活富裕功能完善[N];济南日报;2013年

4 庄伟光 杨荷卿 邹开敏 符永寿 刘世红;2010年广东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N];亚太经济时报;2010年

5 王远洋;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N];通化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朱麟奇;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南宇;区域合作视角下的西北五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崔保健;中国旅游转型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龙江丝路带”战略下黑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园园;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海龙;陇南市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琼琼;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鹿梦思;民族地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对游客行为决策的影响[D];吉首大学;2018年

6 李萌;城际铁路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耿晓伟;延安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商丽华;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宇宁;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