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不断发展,旅游圈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标志。旅游圈(Tourism Destination Circle,简称TDC)作为一种地理空间组织存在,有着一定的规模大小。如果旅游圈的规模过大,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就会使得旅游圈内的部分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形成资源浪费并且由于加入旅游圈中的城市较多会增加地区间合作的成本;反之,如果旅游圈的规模过小,供给不足,不能有效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满意度就会降低,同样不利于旅游圈的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旅游圈的适度规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的地域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进入到了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新时代。截至2014年,中国大陆被提及的旅游圈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0余个,在数量满足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识别各个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将会对中国旅游圈的发展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在学术界,对旅游圈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的。其中在定性方面,最早的研究就是单纯的利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对旅游圈的边界进行划定,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性。定量角度对旅游圈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是从需求溢出的角度进行,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联立方程模型、似不相关模型、缺口法模型、空间计量经济学和ABS模型五种方法。前三种模型只能测度两两地区之间的旅游溢出大小,ABS模型虽然能够进行多区域的溢出测度并且能够很好的对旅游溢出的机理进行解释,但是它没有考虑地理空间的相关性。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关性,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很好的考虑了地理空间的相关性。于是,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以中国大陆358个地级市的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以国内旅游人数及其相关的旅游数据为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等),对国内旅游需求(旅游流)的溢出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圈的适度规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因子、交通设施因子、经济基础因子、自然条件因子和周边市场因子是目前影响国内旅游需求的最主要的因子;2)地区之间的旅游流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是由于周边地区的旅游需求造成的;3)全国范围内平均的旅游圈适度规模为[4,11]个城市;东部地区旅游圈适度规模的平均大小为[4,25]个城市,其中子旅游圈的规模为[4,9],中西部地区平均旅游圈规模为[5,11]个城市,北方地区平均旅游圈适度规模为[4,12]个城市,南方地区平均旅游圈适度规模为[4,6]个城市;4)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圈的平均适度规模为[4,12]个城市。本文在研究中依然存在着不足,如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模型的设定以等,仍需要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圈 区域旅游合作 长江三角洲地区 旅游溢出 空间计量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4-18
- 1.2.1 旅游圈的适度规模14-16
- 1.2.2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16-18
-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18-20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1
- 1.4.1 研究方法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1.5 论文结构21-22
-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22-30
-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22-23
- 2.2 影响旅游需求(流)的指标选取23-30
- 第三章 旅游需求(流)的空间相关性30-37
- 3.1 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30
- 3.2 旅游需求(流)的相关性分析30-34
- 3.3 模型设定和检验34-37
- 第四章 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及其区域差异37-43
- 4.1 最优邻接矩阵的区域差异37-42
- 4.2 溢出平稳性与适度旅游圈42-43
- 第五章 长三角旅游圈案例分析43-53
- 5.1 研究区旅游流现状比较43-46
- 5.1.1 研究区概况43-44
- 5.1.2 数据来源44
- 5.1.3 各地级市旅游流比较44-46
- 5.2 长三角旅游需求的空间相关性46-49
- 5.3 旅游圈适度规模分析49-51
- 5.4 政策建议51-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6
- 6.1 研究结论53-54
- 6.2 不足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61-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宣群,胡绍华;建立大武汉旅游圈 促进武汉旅游业经济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5年04期
2 罗明义;;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 促进中国与南亚的旅游合作与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3 潘兆光;陈红玲;;旅游圈理论刍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2期
4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5 陆杨;俞小江;;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09年07期
6 李永梅;;如何构建体现和谐内涵的环青海湖旅游圈[J];经济师;2009年09期
7 阎友兵,李辉恒;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8 曹洪华;王荣成;李正;;单核型旅游圈旅游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昆明—滇西北旅游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12期
9 赵忠奇;;建立“南太行”旅游圈的对策思考[J];河南科学;2013年12期
10 刘宁;我国西北旅游圈的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5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吴跃东;向钒;常丹燕;;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吴跃东;向钒;;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牛智慧;;中原城市群旅游圈空间旅游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沈;联手打造大旅游圈[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赵卉琴 涂亚娟;促成中山舰生态旅游圈[N];湖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潘少婷 通讯员 麻宣;打造15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圈[N];东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刘尚华 林芳;恩施融入大三峡旅游圈[N];湖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魏盼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海湾”休闲旅游圈[N];汕头日报;2013年
6 姚启超;关岭:生态乡村“旅游圈”喜迎八方游客[N];贵州政协报;2014年
7 沈东坡 贾海丽;京津冀旅游圈呼唤合围[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8 卞文志;临沂科学规划旅游品牌 力争融入全省大旅游圈[N];中国工商报;2005年
9 刘桂珍;环沈阳旅游圈联手促销东南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山东全力建设红色旅游圈[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龄;川南旅游圈的交通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少杰;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大西安旅游圈游客时空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妮娜;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曹萍;济南都市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詹显华;江西省环鄱阳湖旅游圈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华婷;基于空间溢出模拟的旅游圈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锦阳;旅游圈理论在海峡西岸旅游圈构建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5年
10 潘兆光;论大桂西旅游圈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计量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