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新疆重点旅游地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08:07

  本文关键词:新疆重点旅游地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学位论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新疆境内重点旅游地作为主要的研究站点,以期通过1983-2013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日照时数数据分析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以及舒适指数的变化情况,并使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差值手段获得新疆的整体气候变化情况和旅游适宜期。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整体的气候自1983-2013年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首先,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逐渐、缓慢上升的。除吐鲁番、巴音布鲁克和阿勒泰平均气温偏高或偏低以外,其余的九个旅游地的年均温都处于8-12℃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呈现出“倒U型”。其次,所选的全部旅游地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则显示出持续波动下降的趋势,从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分析中发现,5-9月的相对湿度明显小于10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曲线呈现出“U型”或“W型”。第三,年平均风速的变化分析显示,巴音布鲁克和克拉玛依常年处于大风天气,相比之下,吐鲁番常年平均风速小于1.5m/s;月平均风速的变化显示:除巴音布鲁克和阿勒泰呈现“M型”,其余的十个旅游地都表现出左偏“倒U型”。最后,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变化反映出导致所选的各个旅游地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哈密市是所选旅游地中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9-10h/d);精河县年均日照时数最短(6-7h/d)。年均日照时数的变化呈现为,且春季的日照时数高于秋季的。(2)温湿指数变化特征:首先,所选的十二个旅游地1983-2013年的温湿指数年代际和年际变化表现出呈现出逐渐、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其次,春季吐鲁番处于最舒适的,阿克苏、和田、哈密和喀什处于舒适,乌鲁木齐、乌恰、精河、克拉玛依和伊宁处于较舒适,阿勒泰和巴音布鲁克分别处于不舒适和极不舒适;第三,夏季所选的十二个旅游地都是舒适的,其中吐鲁番炎热而巴音布鲁克适宜避暑;第四,秋季除巴音布鲁克外的其余旅游地都处于较舒适和舒适之间;第五,冬季是寒冷的,不舒适的;最后,按月份确定旅游适宜期:巴音布鲁克的适宜月份是五月至九月,阿克苏、和田、喀什、哈密和吐鲁番的适宜期则为三月至十月。其余的六个旅游地的适宜期为四月至十月。若按季节划分则是春至秋季比较适宜。(3)风效指数变化特征:1983-2013年的总体变化显示为小幅度、波动的下降趋势,春季除巴音布鲁克外,其余的旅游地都处于舒适;夏季所选的十二个旅游地都是舒适的;秋季总体风效指数情况与春季的基本一致;冬季只有吐鲁番的风效指数处于400-650之间,其余的旅游地都是寒冷、不舒适的;由于冬季寒冷,一般的外出活动不能进行,但是适宜进行冰上和雪上旅游项目。(4)舒适指数特征分析:1983-2013年的舒适指数的整体变化表现为逐渐、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巴音布鲁克除了夏季外,其余时间都是不舒适甚至是极不舒适的。就季节而言,春秋两季的舒适指数具有一致性,即除了巴音布鲁克外其余的旅游地都是舒适的,冬季所选的全部旅游地都是不舒适的。舒适指数的月变化反映的情况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一致,舒适指数适宜的月份为三至十月,具体而言,巴音布鲁克是旅游适宜期为6-9月,吐鲁番为3-11月,阿克苏、和田、哈密、喀什的为3-10月,除此之外的六个旅游地则都为4-10月。(5)着衣指数变化特征:通过进行了季节变化的分析可知,1983-2013年四个季节的着衣指数的变化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总体的天气变化是转向温暖的,结合着衣指数的分析,处于游客出行的着装建议如下:春季(3-5月间)出行阿勒泰适宜穿着坚实的外套和羊毛帽;去吐鲁番可准备衬衫等常用便服,若旅游线路包含和田、喀什、阿克苏以及哈密需准备棉布外套;去伊宁、克拉玛依、精河、乌恰和乌鲁木齐旅游则仍然需要穿着传统的冬季服装。夏季(6-8月间)出行,即使去巴音布鲁克看天鹅也需要准备厚实的棉衣外套,吐鲁番夏季的极为炎热,适宜穿超短裙等衣物;克拉玛依、和田和哈密夏季适宜穿着短袖开领衫和凉鞋等;喀什、精河、阿克苏、伊宁和乌鲁木齐适宜穿着轻便的夏装;阿勒泰和乌恰的适宜穿衬衫。秋季(9-11月)出行,各地着装建议如下:阿勒泰、乌鲁木齐、乌恰适宜坚实的外套和羊毛帽;吐鲁番可准备衬衫等常用便服;其余的旅游地则适宜棉布外套等常用便服。在冬季寒冷,外出穿着建议厚羊毛衣以及防寒御寒衣物。
【关键词】: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舒适指数 着衣指数 旅游适宜期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63;F59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3
  • 1.2.1 气候舒适度国外研究10-11
  • 1.2.2 气候舒适度国内研究11-13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义13
  • 1.4 研究内容13-14
  • 1.5 研究方法14-16
  • 1.5.1 文献研究法14
  • 1.5.2 指标体系14-16
  • 1.5.3 空间插值法16
  • 1.5.4 定性、定量分析法16
  • 1.6 技术路线16-18
  • 2 研究区概况18-22
  • 2.1 地理位置18
  • 2.2 研究区概况18-22
  • 3 要素选取与分析22-30
  • 3.1 要素的选取22
  • 3.2 气候要素的分析22-30
  • 3.2.1 平均气温分析22-24
  • 3.2.2 平均相对湿度分析24-25
  • 3.2.3 平均风速25-27
  • 3.2.4 平均日照时数分析27-30
  • 4 指数分析30-64
  • 4.1 温湿指数分析30-38
  • 4.1.1 年代际变化30-31
  • 4.1.2 年际变化31
  • 4.1.3 季节变化31-33
  • 4.1.4 月变化33-38
  • 4.2 风效指数分析38-44
  • 4.2.1 年代际变化38-39
  • 4.2.2 年际变化39
  • 4.2.3 季变化39-42
  • 4.2.4 月变化42-44
  • 4.3 舒适指数分析44-57
  • 4.3.1 年代际变化45
  • 4.3.2 年际变化45-46
  • 4.3.3 季变化46-49
  • 4.3.4 月变化49-57
  • 4.4 着衣指数分析57-61
  • 4.4.1 春季变化58-59
  • 4.4.2 夏季变化59
  • 4.4.3 秋季变化59-60
  • 4.4.4 冬季变化60-61
  • 4.5 本章小结61-64
  • 5 各个指数的变化趋势分析64-74
  • 5.1 温湿指数变化趋势64-65
  • 5.2 风效指数变化趋势65-66
  • 5.3 舒适指数变化趋势66-68
  • 5.4 着衣指数季节变化趋势68-73
  • 5.4.1 春季着衣指数变化趋势68-69
  • 5.4.2 夏季着衣指数变化趋势69-70
  • 5.4.3 秋季着衣指数变化趋势70-72
  • 5.4.4 冬季着衣指数变化趋势72-73
  • 5.5 本章小结73-74
  • 6 结论与展望74-78
  • 6.1 结论74-75
  • 6.2 展望75-78
  • 参考文献78-82
  •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82-84
  • 一、在研期间参与课题情况82
  • 二、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2-84
  • 后记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烨;;博州5~10月旅游气候舒适度模糊评价[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刘骥;;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03期

3 郭康;我国干旱地区的旅游气候[J];干旱区地理;1989年03期

4 刘长运;鸡公山旅游气候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5 郭洁;峨眉山旅游气候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覃卫坚;广西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4期

7 田志会;郑大玮;郭文利;赵新平;王志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J];资源科学;2008年12期

8 阎广慧;简王华;李芝;;南宁市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9 王雁;吴宜进;朱江;;湖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买苗;查书平;徐文;;南京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冯新建;吴哲红;帅忠兰;;安顺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纪红;朱耀福;;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景元书;周青;刘梅;;江苏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综合分析[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珊;王百朋;贺皓;;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精细化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5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3年

6 樊志超;雷华高;;张家界的旅游气候特征研究与服务系统开发[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7 任建成;王峰;刘锋;解为民;;滨州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黄东林;;桂林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及适宜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9 景元书;周青;;江苏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模糊评判[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琳佳;李长顺;王云;;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 博士 吴普;从战略高度发展旅游气候经济[N];贵州日报;2014年

2 曾居仁 本报记者 杨春凌;贵阳夏季避暑旅游气候凸现六优势[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执笔 邓伯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资源[N];黔西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芳;山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王程昊;中部五省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与游客网络关注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房靓;新疆重点旅游地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莎莎;新疆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6 景华府;朔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张辉;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环姣;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英;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梅;中国大陆沿海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重点旅游地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1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