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6:41
【摘要】:自国内提出体育旅游概念后,体育旅游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以旅游企业主导产品的传统价值创造,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对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价值共创理论作为学术热点被广泛运用到各方面共同创造价值的研究中。在上述背景下,将体育旅游的发展与价值共创理论相结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考察法对体育旅游价值共创开展研究,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制定游客参与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的动机和行为因素量表,作为研究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的工具。其中,经验证游客的参与动机量表信度Cronbach'sα=0.876,游客参与行为量表信度Cronbach's α=0.923,两个量表的信度佳。分析所得KMO值表示两个量表都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将游客参与动机量表中的六个题项划分为经济利益需求和社会整合需求两个维度,与量表的结构相一致,表示此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将游客参与行为量表中的七个题项划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个维度,结构与题项量表的结构相一致,此量表的效度较高。2.回归分析验证了游客参与价值共创的行为与参与动机显著相关,其中分析游客参与体育旅游价值共创行为各维度对社会整合需求的影响得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与社会整合需求正向相关;分析游客参与体育旅游价值共创行为各维度对经济利益需求动机的影响得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与经济利益需求正向相关。得出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的达成机制,即:游客的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游客参与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整合动机和经济利益动机。3.提出搭建体育旅游价值共创平台路径的具体内容,分为智慧景区和景区游客互动平台两方面,智慧景区平台建设:由景区的基础服务、信息化、导游服务、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化建设来完善。景区与游客互动平台建设:由网络平台和线下平台的建设来完善。4.维系价值共创的关系,为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的开展奠定基础,保障价值共创的长期有效开展。维系关系需要游客和景区两方的共同努力,游客主动参与加以景区主动提供各种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共同维系体育旅游价值共创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0-05;F592
【图文】:

分布图,样本,分布图,游客


比的19.31%,最后才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有41人,占比为14.14%,这部分人逡逑群应该属于离退休人群,空余时间较多,通过体育旅游的过程得到适当的身体锻逡逑炼。具体比例分布见图3-2。逡逑图3-2样本年龄分布比例图逡逑从游客样本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工人、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事逡逑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多,职业为工人的游客有88人,占总比的30.34%,逡逑从事服务行业工作的游客有82人,占总比的28.28%,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逡逑的游客有63人,占总比的21.72%,这与年龄分布较符合,参与体育旅游价值共逡逑创的游客年龄分布也是中青年为主,从事此类行业人也居多。样本中学生游客共逡逑有23人,占总比的7.93%,自由职业者有12人,占总比的4.14%,其他行业的逡逑游客有22人,占总比的7.59%。具体职业比例见图3-3。逡逑20逡逑

分布比,游客


?;邋^逡逑艾:40.34%逡逑摦邋I邋:;,逡逑男:59.66%逡逑图3-1样本男女比例分布图逡逑本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游客以中年人为主,其中41邋一5023人,占总比的42.41%,其次31^0岁的游客也有70两个年龄段的人数合计占比为66.55%,超过了总人数的人热衷身体锻炼的现状相吻合。20—31岁的年轻人有56,最后才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有41人,占比为14.14%,退休人群,空余时间较多,通过体育旅游的过程得到适当分布见图3-2。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芳;;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与开发途径探析[J];决策探索(下);2018年06期

2 千继贤;;清明节旅游价值及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6期

3 胡小平;;体育旅游价值链及其实现路径探讨[J];科技风;2016年21期

4 武玲娥;;宁夏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6年11期

5 陈娟娟;;重庆传统民居所面临的问题及旅游价值[J];中外企业家;2016年36期

6 孙宝娣;崔丽娟;李伟;康晓明;张曼胤;潘旭;平云梅;;基于费用区间法的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17年06期

7 张红娟;;依托于生态田园资源的休闲农场旅游价值链构建[J];农业经济;2017年10期

8 ;2017中国十大古道评选暨国际古道马拉松即将盛大开幕[J];中国国家旅游;2017年02期

9 刘贞芳;吴潇潇;虞军军;;基于AVC理论的岛屿旅游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09期

10 刘珂;;具有旅游价值开发的羌绣特性研究[J];长江丛刊;2017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晴;;正阳门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与利用[A];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C];2015年

2 本刊记者;;乡土文化建设要注重提升建筑文物、历史与旅游价值[A];民族建筑(2014年第7期 总第149期)[C];2014年

3 吕寅;;沈阳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承磊;;全运会的旅游价值[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邱登成;张耀辉;;三星堆遗址旅游价值定位及相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璞;;中华传统武术的旅游价值开发——以武当武术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黄潇;;浅谈以古建为馆址的博物馆的文化旅游价值开发——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为例[A];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C];2015年

8 朱冬芬;;浅析长城博物馆的文化旅游价值[A];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C];2015年

9 杨勇;;关于秦直道的文化旅游价值与开发思路的探索[A];《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经济研究[C];2012年

10 屈甜笑;;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价值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长城博物馆为例[A];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静;用时尚元素提升旅游价值[N];黑龙江日报;2018年

2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杨圣泉 陈竹;融入城市文脉 皇冠大扶梯旅游价值正凸显[N];重庆商报;2018年

3 李忠斌;我们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传统村落?[N];中国民族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蒋洁琼;暴风集团深挖VR旅游价值[N];中国证券报;2017年

5 记者 王琳;克旗热水倾力打造优秀观景区[N];赤峰日报;2017年

6 记者 徐万佳;2020年形成系统化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N];中国旅游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沈仲亮;政协委员畅谈“旅游价值”[N];中国旅游报;2014年

8 侯晓敏 驻河北记者 李勇;挖掘“和文化”旅游价值[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王徽;“文化线路遗产”不仅仅具有旅游价值[N];贵州民族报;2009年

10 胡孝平;旅游价值的构成及特征[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淑英;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及旅游价值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李萌;基于价值模式演进的我国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杨凤梅;西秦岭及毗领地区旅游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彤彤;体育旅游价值共创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2 张昭;丝绸之路河南段旅游价值与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徐雪微;传统村落民宿旅游者选择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4 任建定;有形资源的旅游价值及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杨玮玮;青岛市城市景观旅游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碧晨;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屠一帆;线性文化遗产构成及其旅游价值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孙奕奕;乃古石林世界遗产旅游价值及展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倩倩;景观电视塔旅游价值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杨兴山;基于红色文化视角的红色旅游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6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6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