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资源失缺背景下的利川城市旅游港营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6:37
【摘要】:我国截止2010年有339个城市被赋予“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但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却至少占51.3%;当前我国众多城市所兴起的发掘历史、再造文化、恢复风貌的风潮即是城市规划行业领域针对“旅游资源失缺”的一种求解。利川市是典型的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市域内景区名声遐迩,市区却没有旅游资源;慕名而来的游客又呈爆发式增长,造成了城市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游客无法满足旅游需求的窘境。 本文通过对已有理论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旅游活动中城市所具有的四种功能作用,提出城市旅游集聚区对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发展城市旅游所具有的五个优势;事实证明,城市旅游集聚区对城市空间、功能、产业具有创新意义,但学术界的认识还不足,本文试对其类型、特征和意义做出理论概述,并指出城市旅游港即是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旅游集聚区;最后结合旅游集散功能具有的交通性、时限性、组织性、聚集性等特征,阐述了利川市为解决城市旅游资源失缺而构筑城市旅游港的意义,并探讨了发挥旅游集散优势的规划设计措施。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相关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是对旅游集聚区、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的理论总述: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城市旅游集聚区的分类、特征及意义,并阐述旅游资源失缺对城市旅游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对利川市旅游资源赋存情况进行调查,将其界定为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并借此说明城市旅游港建设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利川市城市旅游港的建设条件,重点探讨了项目的规模与选址,并以相关案例举证; 第四章研究旅游集散功能及其特征,阐述旅游集散中心赋予旅游集聚区的特殊意义,以说明利川市城市旅游港构筑的意义; 第五章在第四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利川市旅游资源失缺的背景,提出城市旅游港的具体项目策划,并利用旅游集聚区和旅游资源失缺型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利川城市旅游港提出具体规划设计措施,以验证研究成果的应用; 第六章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推广意义与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TU984
【图文】:

东湖风景区


根据其在国内的建设现状,本文按照关系和业态等对其具体归类。市建成区(包含中心城区和城郊),以上海为例,,上海在其西南部的松江区打造国际旅游文化设地点属市郊;而上海市中心城区又有老城隍老街等共同构成的富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旅市建成区的旅游集聚区,我们统称为城市旅游失缺背景下的旅游城市,其城市旅游集聚区的核

示意图,集聚区,环状,示意图


客钟爱的短期度假旅游目的地。如合面积 137.6 公顷环城公园,汇聚历史点,使合肥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图 2-2 环状旅游集聚区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集聚区


深圳华(房山)历区。义,强调区域合作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圈旅游带,汇聚了 1.2 万亩稀缺水域,建、高尔夫基地等为一体的“泛金银湖”旅游集聚区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旅游资密集,其空间形态呈现“以线串点”的形有的沿交通线路发展,有的以特殊景观资连线”,串起青海湖、察尔汗盐湖、柴达木澳宏观上也属于珍珠链状的滨海旅游集聚图 2-3 泛金银湖”旅游集聚区图片来源:http://news.fdc.com.cn/newsimageupload/307754/02.jp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民英,梁品文,曹艳英;推进旅游黄金周持续发展的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3 罗艳菊,黄宇;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若干理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4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黄国群;陈学光;徐金发;;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及运作机制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赵浩兴;论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与个性体现——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徐祖荣;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8 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突变[J];经济地理;1995年04期

10 刘玉,杨达源,张兆干;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情况下的旅游开发及实例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刚;论产业集聚区[D];四川大学;2004年

2 罗艳菊;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3 佟斐;产业集聚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郭标;利川市山地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3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43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