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7:44
【摘要】:忠文化,是巴渝文化的奇葩。巴渝文化主体多元,兼容渗透。忠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信仰,特点鲜明,独树一帜,崇尚的理念是“三忠”:忠诚、忠孝和忠义,忠文化是巴渝文化忠源远流长、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文化之一。在当今民族团结、振兴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统一、廉洁奉公的背景下,重庆大力发挥忠文化的社会价值,营造忠文化的环境氛围,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挥忠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功用的最佳途径,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福祉,壮大旅游产业的需要。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会对社会乃至重庆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对忠文化理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理论的梳理和探索,在分析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路径和多样化融合模式。在架构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价值链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结合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阶段特征,提出了选择何种融合路径。并结合重庆旅游业的特征和忠文化的特点,在分析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基础上,探索了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资源共享融合模式、技术渗透融合模式、市场共拓融合模式、业务整合融合模式、空间聚集融合模式、功能互补融合模式等多样化的模式,并提出了重庆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模式,包括忠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忠文化旅游演艺模式、忠文化影视旅游模式、忠文化旅游节庆模式、忠文化创意城馆休闲模式、忠文化创意旅游空间模式、忠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模式、忠文化旅游集团带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7;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平;吴水田;;对红色旅游节庆若干问题的思考——以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为例[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2 宁颖;;基于增权理论的旅游节庆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3年08期

3 ;中国旅游节庆年历[J];风景名胜;2008年01期

4 ;2012云南省各州市10-12月旅游节庆表[J];云南画报;2012年05期

5 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朱仁洲;;江苏旅游节庆形象标识设计探讨[J];美与时代(上);2011年09期

7 王建军;;确立新目标 实现新突破——无锡旅游振兴发展和“旅游城”建设工作纪实[J];太湖;2010年04期

8 ;云南旅游走进“合”时代[J];云南画报;2013年04期

9 桂泉;特色旅游:水涨船高正风流[J];丝绸之路;2003年02期

10 ;2009年《旅游研究》总目录[J];旅游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际星;;浅析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方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吴清波;;政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余姚市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7 傅文伟;;评析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几个误区[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骆焉名;连好宝;骆焉名;;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市调研旅游市场和价格问题的汇报[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宝泉;;让延安红色旅游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论延安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民宪;对宁波打造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思考(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陈民宪;对宁波打造中国旅游节庆名城的几点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梅凌峰 记者 黄欢;全市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举行[N];南昌日报;2010年

4 记者 冼敏;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获“最受网友喜爱旅游节庆”奖[N];南宁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节庆协会 王洁平;旅游节庆的创新和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斌;上海 旅游节庆让游客受益[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班若川;旅游节庆要力戒“花架子”[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新郑州 新旅游 新风采[N];中国旅游报;2001年

9 魏小安;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新发展(上)[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谢峻 寿利宏;专家学者为浙江旅游节庆把脉[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悦明;山东省旅游节庆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唐楠;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芸;旅游节庆符号营销策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任国才;我国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李国平;地方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俞杨俊;旅游节庆策划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曦;旅游节庆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连建功;中国旅游节庆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淼;我国现代旅游节庆的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张文姣;吉林省旅游节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3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43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