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20:33
【摘要】: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反思性的存在,任何形式意义与认同的建构都处在不稳定的层面。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所感受到的生活失去了“确定性”与“真实性”,产生一种“地方虚无感”。同时,全球化过程所伴随的同质化、去地方化、非地方化的空间力量,又在不断消解基于地方的意义根植与身份认同,不断冲击个体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融入关系,进一步加深自我感受到的“地方虚无感”,形成身份认同危机。所以,无论是从个体地方根植与认同的微观视角出发,还是从地方治理、国家治理的宏观视角出发,都有必要从个体入手,切入地方理论,分析个体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中实现在地根植,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实现在地的认同与融入。因此,研究着重以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地,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为什么旅游劳工移民在众多旅游社区中选择了丽江?(2)为什么旅游劳工移民选择长久地留在丽江?(3)来到丽江之后,如何实现人地互动?如何看待自我的地方融入过程?(4)地方融入主要呈现何种结构,又是如何体现在个体的人地互动之中的?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区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支持,笔者前期通过梳理地方相关理论,确定了研究案例地——丽江古城、研究对象——旅游劳工移民,以及研究内容——地方融入,并为此进行了一个半月的丽江实地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选取在丽江居住时限达六个月以上的旅游劳工移民,进行历时约一个小时的深度访谈,着重对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的过程与技术路线如下:首先,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间、地方以及地方融入的概念与结构进行分析与探讨;其次,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以地方融入为主题词,通过深度访谈了解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再次,通过质性扎根分析,解析丽江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最后,通过扎根分析结果,建构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模型。通过“解构-建构-重构”的分析思路,得到具体结论如下:(1)通过解构的分析,明确了旅游劳工移民在进入丽江之前,对丽江有个空间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主观认知的驱动、地方形象的识别、人文氛围的吸引、地方想象的延伸以及逃避现实的期待这五个部分组成,系统归纳了旅游劳工移民在进入丽江之前对丽江的空间认知与地方期待。(2)通过建构的分析,重点使用文本分析法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主要有两个过程:其一,前期的空间认知,主要分为3个主要维度(生产的空间、生活的空间、情感的空间)和6个次要维度(比较层面、现实层面、外部条件、内部互动、现实感受、期待行为);其二,后期的在地体验,主要分为3个主要维度(生产的地方、生活的地方、情感的地方)和6个次要维度(生产条件、自我效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故土认同、新地方认同),初步解释了空间认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前因,在地体验则伴随着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过程与结果。(3)通过重构的分析,进一步与理论对接,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进行重点解读与分解,明确了空间认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前因,而生产地方的认同与感知为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锻造了可能性,使旅游劳工移民形成地方依赖,生活地方的认同与感知是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基础,是旅游劳工移民进一步在心灵层面归属地方,情感地方的双向认同(故土认同、新认同)使旅游劳工移民实现地方融入。研究以丽江民族旅游社区为案例地,以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构——建构——重构”的逻辑分析,明确了旅游劳工移民在丽江的地方融入过程与结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初涉的创新为,理论上:(1)初步进行了地方融入的概念性界定与结构性划分。(2)提出了旅游劳工移民在丽江地方融入“生产-慢活-认同”的过程模型。实践上:(1)帮助流动背景下的个体有效识别自我与地方,建立正确的地方认知与地方感知,有效实现人地互动、在地融入提供理论参照。(2)为民族旅游社区有效协调本地居民、外来经营者以及旅游者三者关系,优化社区管理、治理模式,促进民族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92.7
【图文】:

丽江古城,古城,建设格局,国际旅游城市


整个古城的建设格局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地就势、随水取形,以四逡逑方街为中心的放射形路网曲折起伏,与国内其他古城方整对称的建筑格局形成鲜逡逑明的对比(见图3-2)。因此,四季怡人的气候环境、别具匠心的建筑布局、风情逡逑独具的历史及民俗文化等让丽江古诚成为现实版的“桃花源”,一度被称为“东逡逑方威尼斯”,以独特文化成为中国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72]。逡逑16逡逑

丽江,名录,丽江古城


,,。这次地震,丽江优越的自然本底以及独特的人文底蕴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开始为逡逑世界知晓。同年,丽江的旅游接待人数首破百万大关,丽江的旅游业也进入了高逡逑速发展时期。逡逑在“二?三”地震之后,丽江县本持“整旧如旧,恢复旧貌”的原则对丽江逡逑进行灾后修复工作,力图保持丽江纳西文化的原真本底。1997年12月4日,联合逡逑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丽江古城考察分析之后,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逡逑国际组织的肯定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丽江古城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名声大噪”,逡逑丽江旅游发展进入“井喷期”。2003年7月,丽江“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逡逑然遗产名录》,同年8月,经国际组织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考核与审定,将其逡逑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刺激了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在逡逑2003年之后,丽江的旅游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状态。2009年,丽江市旅游人次逡逑数超过750万,丽江旅游业总收入总计有88.66亿元。至2013年,丽江年接待游逡逑客达到2079.58人次,接待游客数量首次突破2000万。2013年-2016年,丽江旅逡逑游年接待人次数都保持在2000万以上,呈现逐步X棾で魇啤#玻埃保纺辏鼋曷糜五义辖哟舜胃锏剑矗埃矗吠蛉舜危郏罚矗荩糜畏⒄固屏己谩>咛迨菁迹常常哄义希矗担ǎǎ╁澹

本文编号:2762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62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