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宗教场所空间结构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8-11 09:42
【摘要】:宗教旅游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旅游形式,它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朝圣活动,参与的人员也主要是宗教信徒。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宗教活动更容易发生,而宗教活动也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现代旅游活动越来越相似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化旅游的异军突起,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逐渐发展成为大众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 江西自古宗教盛行,五大宗教种类俱全,共有宗教场所2329个,理论上每个宗教场所都有发展为旅游景区的潜质。基于宗教旅游具有客源量大、客源稳定等特点,结合宗教旅游之热,分析宗教旅游场所空间结果,评价开发潜力和开发适宜性,提出开发建议,对发展当地旅游业有实践意义。 文章以江西省宗教场所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及网络分形、层次熵、模糊评价法、交通可达性等技术方法,对江西省宗教场所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每个宗教场所的旅游开发潜力,选取出较好开发潜力的宗教场所进行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类宗教旅游场所提出开发建议。 最终得出的主要结论:(1)江西省宗教场所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呈现以南昌、九江、萍乡、贵溪为中心的点状聚集。70%数量的宗教场所位于鄱阳湖平原,鄱阳湖、抚河流域及河流交汇处的宗教场所密度较大。宗教场所的布局总体上与人口分布有较高的重合性,沿国道分布规律明显,交通密集区的宗教场所也较为丰富。(2)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结果为“好”和“较好”的场所有132处,江西省宗教旅游开发高潜力区的数量较少,赣东地区的中潜力区的数量多于赣西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低潜力区。(3)开发适宜性分值较高的场所有庐山、绳金塔、八大山人纪念馆、醋巷清真寺、佑民寺等。这类宗教旅游场所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其次是景德镇、九江、赣州等地。(4)应积极开发高适宜性宗教旅游场所,充分挖掘景区特色,丰富旅游产品;将较高现实开发适宜性场所列为发展重点,优化现有的、发展潜在的甚至创造旅游资源;应与经济同步发展较高潜在性场所,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旺盛的旅游需求;低适宜性场所应当把发展旅游场所放在第二位,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水平,推动城市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2.7;B929
本文编号:2788913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2.7;B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悦铮,俞金国,付鸿志;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2 王喜莲;董红梅;;宗教和生态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实践研究——新都宝光寺个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30期
3 盛学峰;;黄山市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调查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4期
4 方法林;魏文静;;基于AHP法的南京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潜力评价——以栖霞寺、灵谷寺、鸡鸣寺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李明媚;;儒、释、道生态伦理观对我国宗教生态旅游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6 陈炜;陈能幸;;旅游开发对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J];五台山研究;2011年03期
7 田俊迁;;社会结构理论视阈中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张述林;宋增伟;;基于空间思维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9 王凯,魏敏;宗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模式探讨——长沙市开福寺宗教民俗旅游区个案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年04期
10 卢晓旭;陆玉麒;靳诚;周永博;;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78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