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2 18:5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本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变化,只有保护好乡村性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以乡村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制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本文在现有关于乡村旅游及乡村性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体验理论以及社区参与理论,对乡村旅游村落及其乡村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乡村旅游村落的发展综合起来呈现良好的趋势,但是乡村性的发展却有强化和弱化两种趋势。因此,需要分析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理,以正确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乡村性。其次,通过借鉴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政策水平、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乡村旅游的经济水平、乡村旅游的文化水平、乡村发展水平及乡村性程度六个维度的乡村旅游对乡村性影响因素结构关系模型,并提出乡村旅游的政策水平、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乡村旅游的经济水平、乡村旅游的文化水平分别正向影响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性程度以及乡村发展水平正向影响乡村性程度的研究假设。根据已有较成熟的研究指标对模型各维度进行指标选取,设计调查问卷并选择了上九山村、寨子崮和朱家峪这三个涵盖了乡村旅游基本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地进行调研获取样本数据,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处理,对案例地进行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分析。第三,运用AMOS21.0软件建立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模型配适度检验及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到了最终的研究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1)乡村旅游的政策水平、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以及乡村旅游的经济水平直接对乡村发展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乡村旅游的文化水平对乡村发展水平不存在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关系;(2)在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程度的影响因素中,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乡村发展水平以及乡村旅游的文化水平直接对乡村性程度产生正面影响,这三者是提升乡村性程度的主要因素;(3)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对乡村性程度产生的作用最强,既直接正向影响乡村性程度,又对其产生正向的间接效应;(4)乡村旅游的经济水平和乡村旅游的政策水平也通过乡村发展水平对乡村性程度产生较弱的间接正面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性的研究结果,结合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政策,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2)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提高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水平;(3)加强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维护本地的经济利益;(4)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4;F592.7
【部分图文】:

乡村旅游,初始模型


第 6 章 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制研究6.2 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研究模型的验证与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是通过分析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解释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法则,根据前文的研究假设,运用 AMOS21.0 软件建立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研究初始模型 M0(见图 6-1),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的政策水平、乡村旅游的环境水平、乡村旅游的经济水平及乡村旅游的文化水平对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性程度的影响。

乡村旅游,后模,适配度,结构方程模型


图 6-2 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研究一次修正后模型 M16.2.3 模型适配度检验伯恩(2010)认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验证理论模型,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时,要保证模型适配度的可接受性。模型适配度是指研究模型与样本数据的配适程度,模型适配度越高,代表研究模型与样本数据配适的越好。模型配适度主要的评价指标有 X2值、X2值/df、GFI、AGFI、RMR、SRMR、RMSEA、ECVI、NCP等,本研究参考施赖伯(2008)、杰克逊吉拉西普和珀尔斯蒂芬森(2009)及霍伊尔和潘特(1995)等学者的适配度指标选择,选取了 5 个公认比较常用的适配度评价指标以及适配标准来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包括 X2值、X2值/df、GFI、AGFI以及 RMSEA(见表 6-8)。

乡村旅游,后模,二次


第 6 章 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制研究旅游文化”、“乡村性程度<---乡村旅游政策”以及“乡村性程度<---乡村旅游经济”的临界比值的绝对值均小于 1.96 且 P 值均大于 0.05。说明三条路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三条路径都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需要将不显著的路径删除,进行模型的二次调整,形成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研究二次修正后模型M2,见图 6-3。二次修正后 M2 模型仍具有较好的适配度,由表 6-11 可知,X2值为 506.565;df(自由度)为 287;X2/df 为 1.765,小于 2,处于理想范围;GFI 值和 AGFI值分别为 0.936 和 0.914,两者均大于 0.9,且较修正前有了提升;RMSEA 值为0.051,大于 0.05 小于 0.08,适配情况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星;王艳平;邵阳;;乡村性:对乡村旅游现状感知的批判性思考[J];江科学术研究;2019年01期

2 花菲菲;;旅游发展背景下西安市乡村性游客感知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03期

3 任国平;刘黎明;管青春;孙锦;;基于生活质量的大都市郊区乡村性评价及空间自相关类型划分[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07期

4 褚永立;;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乡村性感知问题研究——以南京“不老村”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年04期

5 刘敬华;石张宇;;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要素根植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6 刘晋希;何伟;;四川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演变机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7 祝佳佳;杨璐璐;叶超;;山西省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J];中国名城;2018年03期

8 孙荣蔚;;现代乡村性:乡村旅游本质的新认知[J];乡村科技;2018年15期

9 陈红颖;吴军;;基于问卷调查的乡村性感知评价——以北京游客群体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许标文;张伟利;刘宇峰;杨军;;台湾乡村性空间演变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关系[J];台湾农业探索;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汤幸芬;;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实践[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汤幸芬;;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汤幸芬;;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肖路遥;;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乡村性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形成机理[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5 杜涛;田建民;孟俊杰;;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A];第十四届华北六省(市、区)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翁才银;杨庆媛;;三峡库区乡村性评价初步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秦玉友;“乡村性”:重塑乡村教师专业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5年

2 本报记者 刘昱汝;民宿行业发展迎来“国标”[N];中国产经新闻;2019年

3 朱跃武 杭州华清旅游规划设计院;“乡村小资源”的旅游化利用[N];中国旅游报;2016年

4 山东省旅游局 于凤贵;关于科学发展山东乡村旅游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4年

5 湖南省旅游局 龚铁军;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2年

6 王东宇 玉田县文体局副局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7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徐云松;把握民宿五大特征促进民宿健康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年

8 浙江省旅游局 肖歌;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引导(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辽宁省文化社会学学会会员 包大明;在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推进乡村旅游发展[N];丹东日报;2018年

10 北京商报记者 贺陈慧;原生态的风土人情[N];北京商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兰华;失地老人经济参与的行动逻辑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田东娜;基于空间视角的大连市乡村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苏州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2 曹艳丽;乡村性感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范其雄;基于乡村性评价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4 单琳耀;乡村旅游对乡村性的影响机制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5 卢佳佳;乡村民宿的整体改造策略与方法[D];郑州大学;2019年

6 许彩艳;庆阳市乡村性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

7 白雪冰;广西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王凤;精准扶贫政策对平原农区乡村性时空分异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9 王兴;资本下乡影响下的大都市地区“乡村性”消费空间生产:西安都市圈的案例实证[D];西北大学;2018年

10 陈净净;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7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17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