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旅游区向秦入境旅游流转移规律及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该年的相关旅游统计数据缺失,因此不包含对2003年的结果分析,以下各项指数的计算均同此道理)。然后依据计算数值绘制成陕西省的各类型入境游客客流的年度变动指数曲线图(如图3一l),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陕西省与东部三大旅游区之间的入境旅游流年度变化规律。图3一 11997-一2007年各类型入境客流年度变动指数Fig.3一 1TheannualehangesindexinalltyPesofinboundtourismbe卜刀 een1997一2007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西部旅游省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最小的宁夏为参照地,统计整理出1997一2007年自东部三大旅游区流入陕西省的入境游客转移态指数,如图孚一3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爱莲;;基于引力模型的中越入境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2 李庆雷;唐跃军;杨春和;;旅游区位创新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伟;叶持跃;;基于旅游地边际效用函数的宁波市旅游业区位重构[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3期
4 李创新;马耀峰;贺雅坤;褚玉良;张颖;;1994~2008年西部入境旅游典型省份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四川、云南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5 刘苏萍;;基于区位理论的贵州旅游业发展探析[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6 李馥利;马耀峰;;基于旅游流转移的中国西部省区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7 张佑印;马耀峰;顾静;;北京间接入境聚集旅游流流势时空演化规律研究[J];旅游学刊;2011年10期
8 田广增;;基于区位商理论的河南省京广/京珠沿线旅游带空间组织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9 丁晓娜;;基于“点-轴”开发理论的皖北旅游区旅游空间布局[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王辉;杨兆萍;;边境口岸跨国旅游合作机理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余芳;安锺洙;翁碧云;秦萍;金霞;;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入境旅游流流动时空演变趋势与特征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王洁;;入境旅游流变化的惯性与风险规避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雨;廖琴;;近10年以来中国大陆国际旅游流及其变动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恩祥;;入境旅游流AQ的流动规律分析[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钟炜;;“新天下之中”两翼旅游区位及发展潜力[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宏盈;马耀峰;张娟;;三大旅游圈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发展态势分析——以流向陕西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张佑印;马耀峰;;北京集聚—扩散旅游流平衡点时空转移规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振亭;马耀峰;李君轶;刘宏盈;;基于功能分析的我国入境旅游流区域差异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马丽卿;;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邓祖涛;;基于结构模型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湖北梁子湖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南卫东;六大旅游区彰显圣地独特魅力[N];延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黄娴;金海湾旅游区“五一”迎八方客[N];北海日报;2008年
3 记者 唐铁军;挖掘文化内涵 努力打造华蓥山宝鼎精品旅游区[N];广安日报;2006年
4 郭素娥邋马霞;内蒙古萨拉乌苏旅游区在京举办推介会[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柏建华 孙作雄;临潼与新加坡签订合作意向书 全力打造唐文化旅游区[N];西安日报;2006年
6 王思超邋甘卫军;“多浪故里”描绘水韵全景图[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世界恐龙谷旅游区启动开园迎宾百日倒计时[N];云南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厦门记者 史蔓蓉 通讯员 谢在国;厦门旅行社以特色促增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刚 孟小林 符丹萍;大小洞天:精细化管理打造5A景区[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何铁钢;科左中旗着力打造六大旅游品牌[N];通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现红;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驱动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庞闻;中国入境旅游流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角色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佑印;北京入境集聚扩散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中国三大旅游区向秦入境旅游流转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如清;杭州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与转移特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黄沛;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颖;泛西安区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艳茹;基于分形视角的长江流域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颖;上海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转移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彦玲;黑龙江省旅游区位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范珂珂;中国入境旅游流网与空间场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李京晶;我国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扩散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褚玉良;丝绸之路中国段陕甘新省区入境旅游流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8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1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