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1:30
玉琮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华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诸多文化类型中,发现有较多的玉琮和与玉琮相似的器物,这绝非偶然。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以良渚文化最早出现,并以其为代表。从不同地区的玉琮在器物的型制和纹饰等方面均有程度不同相似性看,良渚的玉琮文化无疑是通过不同途径向外传播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我国玉琮从出现到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对该时期玉琮的演化特点、地域特征、传播途径等问题的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认知玉琮的来龙去脉。文章以我国各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琮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考古埋藏学、文化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玉琮的型制、纹饰、埋藏位置、器物组合等特点,进而总结玉琮的演化特征、功能用途和文化寓意。通过对比分析各区域出土玉琮的异同点,了解玉琮的区域特点、传播途径、功能和寓意的流变,并由此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互动。文章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讨论了选题的选题的价值与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琮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系统的对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琮进行的研究的文章较少。第二章“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的形名与出土概况分析”。对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的概念与出土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玉与玉琮的概念分析,总结出玉琮的形状特征,并指出要区分玉琮与小玉琮和琮式管的区别。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地区、除良渚文化外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南地区出土玉琮的情况进行介绍,整体把握我们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琮分布状况。第三章“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出土玉琮分析”。对新时代时代晚期良渚文化地区出土玉琮进行介绍和分析。分别对良渚遗址群、太湖东北部、太湖东南部三个主要良渚文化分布区出土玉琮的遗址进行介绍。结合良渚文化的分期,选取典型玉琮进行型式分类,分析良渚文化的型制、纹饰的变化。通过良渚文化玉琮埋藏位置与器物组合的分析,总结玉琮功能的变化。第四章“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区域出土玉琮分析”。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除良渚文化区域)、黄河流域、华南地区出土玉琮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各区域内玉琮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对长江流域(除良渚文化区域)和黄河流域细分为上中下游等区域进行介绍。选取各典型遗址点出土的玉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个区域出土玉琮的特点。第五章“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的传播与文化互动分析”。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空间分布位置、传播路线及体现的文化互动现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区域玉琮出土情况介绍和区域特点分析,归纳出新时代晚期玉琮的几条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玉琮玉琮传播途径的分析,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第六章“结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对有待深入探讨的空间进行展望。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6.8
【部分图文】:
玉琮形象图
图 2.2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玉琮遗址点分布图(图片为本人绘制)2.2.1 良渚文化地区良渚文化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出土和发现数量最多的区域。良渚
1 2图 3.1 反山“玉琮王”与神人兽面纹1. 反山 M12:98 2.M12:98 上的神人兽面纹其一(图 1 为笔者拍摄,图 2 出自网络高清图片)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64815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876.8
【部分图文】:
玉琮形象图
图 2.2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玉琮遗址点分布图(图片为本人绘制)2.2.1 良渚文化地区良渚文化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出土和发现数量最多的区域。良渚
1 2图 3.1 反山“玉琮王”与神人兽面纹1. 反山 M12:98 2.M12:98 上的神人兽面纹其一(图 1 为笔者拍摄,图 2 出自网络高清图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超;;西周至汉代出土玉琮功能初探[J];南方文物;2017年03期
2 陈逸民;;古代玉琮的鉴定(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11期
3 陈逸民;;古代玉琮的鉴定(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12期
4 武树臣;;玉琮的用途与豐(礼)的起源[J];殷都学刊;2014年04期
5 ;玉琮[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07期
6 郭晔旻;;通神之器 良渚玉琮 如何使用至今还是一个谜[J];国家人文历史;2017年03期
7 范勇;;长江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J];长江文明;2017年02期
8 钱柱庭;;造型奇特精巧 构图优美对称 寓意深奥神秘 玉琮的用途是什么古今谁能说明白[J];中国地名;2013年08期
9 焦华中;;探释早期玉琮蕴涵的文化[J];收藏界;2010年04期
10 邓海平;;收藏古代玉琮[J];致富时代;201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晓亮;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2 薛琳;良渚文化出土玉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雪;中国新石器时代筒形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方苞;玉琮功能发展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杨媛;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4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6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