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21: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新的发展方向。岱岳区环绕泰山、泰安城区,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已经成为泰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热点地区。而岱岳区的乡村旅游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按照“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政策设计”的研究路径展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如乡村旅游相关概念、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等。然后以岱岳区概况、旅游资源概况为背景,重点分析了该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和发展现状等角度实例研究了全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形成的四个聚集区,即山外山乡村旅游区、天外天乡村旅游区、御道古梨园乡村旅游区和环徂徕山农业休闲观光区。一般研究与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运用SWOT分析法,对岱岳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找出了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缺乏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项目雷同,层次低,产品特色不突出;微观规划滞后,开发存在盲目性;管理不善,服务接待水平低;旅游供应链尚未形成,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宏观管理不健全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岱岳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引导、整体推进战略,市场主体、自我完善战略和保护与开发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其中政府引导、整体推进战略具体包括转变思路、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发展乡村旅游富民的意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确立乡村旅游大项目,融入大泰山旅游和区域旅游发展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指导搞好市场主体建设,完善整合营销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乡村旅游合理开发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人才;制定标准,实现规范化发展。市场主体、自我完善战略主要包括科学规划,注重产品创新,以特色创品牌;加快旅游商品品牌化研发;引进人才,注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服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强化宣传,注重营销;加强行业联合,拉长产业链等对策。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示意图,旅游线路,景区,旅游市场


观光区等五大景区,推出了自然景观线、人类文明线、历史文化线、休闲观光线、动感娱乐线等五条旅游线路,全区旅游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见图3一1)。3.3.3旅游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旅游项目是发展旅游经济的载体。所有重点项目落实区领导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区己有天庭乐园、齐长城景区、无梁殿、化马湾龙湾地质公园、青龙山休闲度假区、马蹄峪民俗村、大汉口文化博物馆、大陡山民俗村等项目开业运营。3.3.4旅游市场主体逐步壮大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旅游市场参与竞争,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健全旅游市场功能,发挥旅游产业优势。狠抓了景区(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建设培育工作,加强整改与规范,进一步壮大了旅游市场主体。着力加强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综合素质,提升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注册登记法人旅游企业达到54家

分布图,分布图,聚集区,乡村旅游


岱岳区乡村旅游聚集区分布图

总体布局,马蹄,总体布局,市场


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旅游形象定位为泰山杏花村—下港马蹄峪(主要用于春季、山民俗村—下港马蹄峪(常年使用)。目标市场主要依托泰安、济南等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1.3总体布局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马蹄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见图4一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做大吉林省乡村旅游“蛋糕”[J];经济视角;2011年08期

2 黄爱莲;;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3 ;欢迎订阅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4 王庆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5 邓运员;杨载田;;地方性古村镇的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湖南衡东县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田里;;乡村旅游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生力军[J];云南画报;2011年04期

7 文平;;文化视角下新乡市乡村旅游深化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8 朱蓉;;论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J];大众标准化;2011年S1期

9 刘海鸿;;山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政报;2011年16期

10 章艺;;大连模式:一个城市的乡村游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刚;中小企业群落衍生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庞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刘春明;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昔群;现代中国执政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赵升;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叶兴建;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商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葛操;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琼;赣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燕;青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延松;成都市锦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小旭;基于旅游涉入与地方依恋理论的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碧姗;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7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