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柑橘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6:38
   近年来,观光农业日渐成为国内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和好去处。观光果园作为其主要开发模式,通过开展采摘、耕种等农事活动,让游客享受田园、回归自然,在旅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古以来,柑橘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学习先人种植柑橘、利用柑橘的做法、经验无疑可以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开办观光果园项目和开展生态旅游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中华民族种植柑橘、食用柑橘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在漫长的柑橘栽植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柑橘文化。充分挖掘柑橘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利用柑橘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在柑橘的栽培、柑橘的文学艺术价值、工艺美学价值、医用价值等方面都有论及,但对于古代文献中涉及柑橘文化的内容却较少进行系统地梳理,柑橘文化资料的整理和柑橘文化的研究工作尚待深入。因此,本文以柑橘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柑橘的种植历史和分布,梳理柑橘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开发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目前中国柑橘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开发策略,同时以四川仁寿清见观光园为个案,提出具体的开发构想,主要内容有:一、论文首先阐述柑橘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名称考析、种植分布两个部分。柑橘的历史栽植情况及近现代柑橘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新时期开展柑橘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石。二、其次,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总结柑橘文化,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古代柑橘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和近现代柑橘文化的特点,丰富其内涵。三、再次,从审美价值、康体保健价值、文学艺术价值以及民俗文化价值四个部分归纳柑橘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为柑橘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发和旅游项目策划提供依据。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柑橘花庄重洁白、柑橘果形态万千、橘树形清秀挺拔;康体保健价值主要反映在食用、药用两个方面;文学艺术价值主要由以柑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同时,通过对我国目前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学位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122;F59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柑橘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柑橘的栽植起源及名称溯源
        一、柑橘的栽植起源
        二、柑橘的名称溯源
    第二节 柑橘的栽植历史及分布
        一、先秦时期:柑橘由野生向人工栽培方向转化
        二、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柑橘逐渐成为地方致富产业
        三、隋、唐及两宋时期:柑橘栽植主产区逐步形成
        四、元明清时期:柑橘种植区域基本稳定,柑橘园出现
    第三节 近现代柑橘产业的发展
        一、中华民国时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第二章 柑橘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第一节 柑橘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柑橘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源远流长的古代柑橘文化
        二、日新月异的现代柑橘文化
    第三节 柑橘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审美价值
        二、康体保健价值
        三、文学艺术价值
        四、民俗文化价值
第三章 柑橘文化旅游开发
    第一节 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柑橘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二、柑橘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
    第二节 柑橘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深度挖掘柑橘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柑橘文化主题园
        二、融入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开发柑橘文化旅游产品
        三、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柑橘文化节影响力
        四、突出主题形象,树立柑橘文化旅游品牌
    第三节 柑橘文化旅游开发——以仁寿县清见观光园为例
        一、仁寿县概况
        二、清见观光园概况
        三、清见观光园开发构想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平;发展广州文化产业之我见[J];岭南学刊;2001年02期

2 金颖若;旅游开发中民族艺术的作用与自身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4期

3 郝相礼;;待飞的甘肃文化产业——关于甘肃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J];党的建设;2004年01期

4 ;关于加快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十点建议[J];发展;2006年04期

5 舒卫英;;宁波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路径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徐红罡;袁红;;广东建立“文化大省”的旅游需求辨析——以广州市为例[J];特区经济;2006年08期

7 王秋花;;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J];文物世界;2006年05期

8 刘庆;;多维视野中的文化遗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9 陈柳钦;;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提升的新模式[J];学习论坛;2011年09期

10 王诚庆;;弘扬优秀文化 建设旅游强国[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超功;文化旅游产品评价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皮晓媛;开封宋朝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张全文;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刘庭晗;文旅融合视角下大英县盐卤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姜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5年

6 于静;柑橘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婷婷;旅游视角下的敦煌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唐静;甘孜藏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戴志伟;访沪游客选择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莉;“金牌·老山西”文化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0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80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5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