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13:5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域组织形式,成为衡量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和区域开放性的旅游业,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旅游业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都市圈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育和提高旅游竞争力。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都市圈整体角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各层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评价了济南都市圈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水平及其变化,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注重研究的超前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为济南都市圈乃至山东省制定正确的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为都市圈旅游竞争力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是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对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旅游学原理、旅游系统理论、增长极理论、竞争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是济南都市圈旅游发展现状研究。首先,从理论、现实基础和政策三方面分析界定了济南都市圈的范围,其次,系统分析了济南都市圈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旅游资源特征、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旅游一体化进程。 第三部分是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研究。运用频度统计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从资源影响力、旅游产业发展力、旅游基础支撑力和区域协调力四个方面,选取32个指标,构建了都市圈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和鲁南城市带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半岛城市群,高于鲁南城市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四部分是提升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济南都市圈旅游业发展优势和各综合影响因素,提出了培育和强化济南市的旅游中心地位,带动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推进济南都市圈旅游一体化进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城市特色,明确各城市旅游功能定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济南都市圈的发展,整合旅游资源,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济南都市圈旅游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提升济南都市圈旅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一是以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都市圈整体角度构建了以资源影响力为基础内核、以产业发展力为外部体现、以基础支撑力和区域协调力为持续保障的一种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从理论上为都市圈旅游竞争力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二是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济南都市圈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水平及其变化进行定量评价,找出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五大对策建议,为济南都市圈制定正确的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592.7
【部分图文】:

旅游竞争力,都市圈,动力机制,增长极理论


都市圈旅游竞争力动力机制系统

都市圈,济南,范围图


3 济南都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分析3.1 研究范围的界定根据《济南都市圈规划》, 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7 个地级市,辖区总面积为 52655km2,共包括 7 个地级市、6 个县级市、28 个县城、428 个建制镇。本文就把这七个地级市作为研究范围,并称之为“济南都市圈”(见图 3-1)。这一范围界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辐射范围,济南,济南市


其中:Bi为 i、j 两城市之间断裂点到 i 城市的距离, pi、 pj为两城市规模,可以是城市人口或产值方面的资料,dij是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济南市和青岛市是山东省的两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拥有强大的辐射能力,为此,本文选择对济南市和青岛市两城市对外的辐射能力做比较,从而得出济南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范围。在此,本文用 2008 年两城市的 GDP 数据表示城市规模。根据 2008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济南市和青岛市的 GDP 分别为 3017.42 亿元、4436.18 亿元,两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307km,将数值代入断裂点公式得出:相对于青岛市而言,济南市的吸引力范围在 139km 以内,从而再根据济南市与其周边城市直线距离,可知济南市的辐射范围应包括泰安市、淄博市、聊城市、德州市、莱芜市和滨州市等六个地级市(见图 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玉军,夏洪海,黄锷;对提高亚布力雪场滑雪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1年03期

2 张补宏;伍卓深;;基于政府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3 陈晓;李悦铮;;环渤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及整合[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4 徐淑梅;陈才;;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5 黄耀丽;李凡;郑坚强;李飞;;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6 周大庆;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构筑——以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7 易丽蓉;傅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8 杨莎莎;;各省(市、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子聚类评估[J];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9 杜宗斌;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3年04期

10 周岩;;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北方经贸;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0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80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