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网络文本的庐山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02:45
  随着“互联网+旅游”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旅游形象传播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络旅游形象传播的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引起了旅游形象学术研究的密切关注。本文以庐山为案例地,从旅游者网络游记文本和官方网络文本资料入手,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两类网络文本资料所表现出来的庐山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的特征和差异,提出庐山旅游形象的优化策略。首先分析以旅游者为中心的庐山感知形象,主要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认知形象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文化底蕴、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消费与服务、旅游态度6个主范畴。整体来看,旅游者的积极情感感知占据主导地位。旅游者认为庐山形成了统一、积极、复合、矛盾的整体形象。其次探讨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庐山投射形象,主要包括形象构成、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概括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活动与宣传、文化底蕴、品牌建设与管理6个主范畴。就情感形象而言,各个范畴都以积极正面的情感表达为主。在此基础上,庐山的整体形象的特点是统一、多元、积极、正面的。再次对比庐山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发现二者的认同与差异并存。导...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网络文本的庐山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过程

技术路径


技术路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适应性管理模式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 龚志强,王琬萱.  企业经济. 2019(01)
[2]基于供需对比的旅游目的地涉外形象建构特征及提升策略——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J]. 胡孟姣,梁玥琳,张玥,黄剑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3]基于文本挖掘的城市旅游社区形象感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李萍,陈田,王甫园,王新歌.  地理研究. 2017(06)
[4]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差异分析——以西安为例[J]. 程圩,郭昳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5]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 佘升翔,李根,杨帆,段文军.  广西社会科学. 2016(10)
[6]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J]. 彭建,郭思远,裴亚楠,张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0)
[7]特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旅游为例[J]. 张红梅,梁昌勇,徐健,董骏峰.  中国软科学. 2016(08)
[8]基于网络文本的河南省旅游投射形象研究[J]. 刘亚斐.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5)
[9]基于网络文本的TDI感知探究——平遥古城实证分析[J]. 宋炳华,马耀峰,高楠,刘军胜,刘智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3)
[10]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感知形象及决策的影响研究[J]. 吕兴洋,刘丽娟,林爽.  人文地理. 2015(05)

博士论文
[1]国家—目的地形象对目的地信任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 方雅贤.东北财经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杭州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与投射对比研究[D]. 李名倩.浙江工商大学 2018
[2]庐山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D]. 孙瑾.江西师范大学 2015
[3]中国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D]. 刘欢.山东大学 2015
[4]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庐山文化景观解读及旅游意义[D]. 卢娜.四川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5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55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