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客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9:33
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十三五”规划中对未来上海城市旅游提出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这也对上海入境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如何提升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并改善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是提高上海旅游形象国际化水平的关键。近年来,国内研究城市旅游形象及感知成果丰富,但基于入境游客视角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维度也较为单一,本文将借助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网络文本,重点聚焦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动态问题,并从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和上海官方城市旅游形象规划设计与海外营销状况等维度出发,为改善入境游客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提升上海城市旅游形象给出针对性指导意见。本文认为:第一,基于当下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发展角度:1.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空间集中性与节事活动是城市旅游形象塑造重要手段,也是当下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共同点;2.与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相比,上海政府在宏观层面上重视上海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定位与规划实施,但存在城市旅游形象针对性设计与营销缺失、本土文化元素在城市旅游形象中成分较弱等不足。第二,从入...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评价
第二节 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基础理论
二、概念界定
第三章 境内外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分析
第一节 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
一、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其特点
二、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特征——以香港、东京、纽约为例
第二节 境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
一、境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其特点
二、境内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特征
第四章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发展设计规划与海外营销分析
第一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官方规划设计
一、《五年规划》中的上海城市旅游形象
二、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特点
第二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官方海外营销
一、基于官方国际版旅游网站的分析
二、基于官方社交平台Facebook主页的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与其它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比较分析
一、共性分析
二、个性分析
三、问题分析
第五章 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时间节点划分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
三、旅游形象感知类目构建
第二节 不同时期的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一、2010 年前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二、2010 年后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第三节 比较分析
一、认知形象比较分析
二、情感形象比较分析
三、总体形象比较分析
四、与其它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比较分析
五、与上海官方城市旅游形象比较分析
第六章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演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演化特点分析
一、以黄浦江两岸为核心的重点感知区域保持不变
二、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多元化趋势强化
三、入境游客感知内容休闲化特征凸显
四、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显著提高
五、购物始终是入境游客感知活动中薄弱环节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二、交通因素
三、旅游资源
四、历史因素
五、重大事件
第三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意见与建议
一、基于旅游形象规划设计与海外营销角度
二、基于入境游客感知角度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Q方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J]. 林玉虾,林璧属. 热带地理. 2019(02)
[2]旅游前后目的地空间意象对比研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例[J]. 唐玉凤,张宏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1)
[3]基于UGC图片元数据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北京为例[J]. 邓宁,钟栎娜,李宏. 旅游学刊. 2018(01)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天目山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携程网游记与点评为例[J]. 杨彬彬,张建国.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4)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 张洪,张燕. 黄山学院学报. 2017(02)
[6]"网评少林":少林寺旅游认知、情感、整体形象研究[J]. 皮瑞,郑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4)
[7]基于微博数据分析的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杨敏,李馨怡.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8]基于网络文本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与官方传播对比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基于在线点评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乐山大佛为例[J]. 冯晓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10]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乡村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济南朱家峪为例[J]. 张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 程金龙.河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杭州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与投射对比研究[D]. 李名倩.浙江工商大学 2018
[2]入境游客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评价及提升策略[D]. 陶然.扬州大学 2017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同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 李晓.山西财经大学 2017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南京市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D]. 刘梦圆.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的比较研究[D]. 卢芳芳.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VEP照片分析的上海古镇意象感知研究[D]. 徐畅.上海师范大学 2016
[7]西方游客对上海地标性景点形象感知研究[D]. 张晟.上海师范大学 2015
[8]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成都市旅游感知形象研究[D]. 贾磊.西南大学 2014
[9]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 徐炜.复旦大学 2013
[10]基于游客感知的历史街区旅游形象评价研究[D]. 姚小梅.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689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评价
第二节 基础理论与概念界定
一、基础理论
二、概念界定
第三章 境内外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分析
第一节 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
一、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其特点
二、境外知名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特征——以香港、东京、纽约为例
第二节 境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感知特征
一、境内城市旅游形象发展及其特点
二、境内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特征
第四章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发展设计规划与海外营销分析
第一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官方规划设计
一、《五年规划》中的上海城市旅游形象
二、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特点
第二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官方海外营销
一、基于官方国际版旅游网站的分析
二、基于官方社交平台Facebook主页的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与其它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发展比较分析
一、共性分析
二、个性分析
三、问题分析
第五章 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时间节点划分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
三、旅游形象感知类目构建
第二节 不同时期的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一、2010 年前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二、2010 年后入境游客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
第三节 比较分析
一、认知形象比较分析
二、情感形象比较分析
三、总体形象比较分析
四、与其它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比较分析
五、与上海官方城市旅游形象比较分析
第六章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演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演化特点分析
一、以黄浦江两岸为核心的重点感知区域保持不变
二、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多元化趋势强化
三、入境游客感知内容休闲化特征凸显
四、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显著提高
五、购物始终是入境游客感知活动中薄弱环节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二、交通因素
三、旅游资源
四、历史因素
五、重大事件
第三节 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意见与建议
一、基于旅游形象规划设计与海外营销角度
二、基于入境游客感知角度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Q方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J]. 林玉虾,林璧属. 热带地理. 2019(02)
[2]旅游前后目的地空间意象对比研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例[J]. 唐玉凤,张宏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1)
[3]基于UGC图片元数据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北京为例[J]. 邓宁,钟栎娜,李宏. 旅游学刊. 2018(01)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天目山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携程网游记与点评为例[J]. 杨彬彬,张建国.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4)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 张洪,张燕. 黄山学院学报. 2017(02)
[6]"网评少林":少林寺旅游认知、情感、整体形象研究[J]. 皮瑞,郑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4)
[7]基于微博数据分析的西安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杨敏,李馨怡.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8]基于网络文本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与官方传播对比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9]基于在线点评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乐山大佛为例[J]. 冯晓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10]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乡村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济南朱家峪为例[J]. 张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 程金龙.河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杭州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与投射对比研究[D]. 李名倩.浙江工商大学 2018
[2]入境游客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评价及提升策略[D]. 陶然.扬州大学 2017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同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 李晓.山西财经大学 2017
[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南京市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D]. 刘梦圆.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游客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的比较研究[D]. 卢芳芳.上海师范大学 2016
[6]基于VEP照片分析的上海古镇意象感知研究[D]. 徐畅.上海师范大学 2016
[7]西方游客对上海地标性景点形象感知研究[D]. 张晟.上海师范大学 2015
[8]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成都市旅游感知形象研究[D]. 贾磊.西南大学 2014
[9]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 徐炜.复旦大学 2013
[10]基于游客感知的历史街区旅游形象评价研究[D]. 姚小梅.上海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6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9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