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供需平衡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0 21:16
全域旅游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公共设施的供需平衡尤为重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运用Ripley’s K(r)函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法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供需平衡状况。结果发现:①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空间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为"大集聚、小分散"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形成了"多中心、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旅游公共设施形成了明显的供需"盈赤区"。④厦门市应发展多核旅游增长动力,培育专业化旅游服务空间,延长旅游产业链。
【文章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36(10)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3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空间方向性分布3.3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2811·
施的得分值与灯光得分值进行差值比较,得到全新的一个平衡差值数列。其值为正,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大于需求,将其命名为“相对盈余区”;反之,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小于需求,命名为“相对赤字区”。当值为0时,可以认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关系。图5厦门市灯光值重分类结果图6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重分类结果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相对盈余区是思明区和部分湖里区,结果见图7。图7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平衡图由图7可知,主要以闽南古镇、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4个地方供给最为理想。以闽南古镇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盈余线,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盈余线。供给还需加强的地方是思明区的海湾公园、外湖附近,相对赤字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海沧区的观音阁和未来海岸景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不足。根据相对盈余区和相对赤字区的分布点,未来厦门市应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分布,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旅游公共设施做具体的供需分析。5结论与讨论5.1结论本研究主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并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平均最邻近、核密度分析、Ripley′sK(r)函数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特征分布及供需平衡状况,结论如下:①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不同类型的旅游公共设施对空间尺度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从核密度分析结果来看,各类要素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厦门市湖里区
施的得分值与灯光得分值进行差值比较,得到全新的一个平衡差值数列。其值为正,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大于需求,将其命名为“相对盈余区”;反之,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小于需求,命名为“相对赤字区”。当值为0时,可以认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关系。图5厦门市灯光值重分类结果图6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重分类结果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相对盈余区是思明区和部分湖里区,结果见图7。图7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平衡图由图7可知,主要以闽南古镇、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4个地方供给最为理想。以闽南古镇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盈余线,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盈余线。供给还需加强的地方是思明区的海湾公园、外湖附近,相对赤字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海沧区的观音阁和未来海岸景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不足。根据相对盈余区和相对赤字区的分布点,未来厦门市应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分布,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旅游公共设施做具体的供需分析。5结论与讨论5.1结论本研究主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并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平均最邻近、核密度分析、Ripley′sK(r)函数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特征分布及供需平衡状况,结论如下:①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不同类型的旅游公共设施对空间尺度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从核密度分析结果来看,各类要素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厦门市湖里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速铁路条件下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测度研究[J]. 陈颜,姜博,初楠臣,崔顺利,卢金宝.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1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耦合协调发展——以安徽省为例[J]. 李东和,郝梦霞,朱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阶段及其供需耦合[J]. 崔凤军,何晓霜,李山,钟章奇. 世界地理研究. 2018(06)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J]. 于洪雁,王群勇,刘继生. 旅游科学. 2018(05)
[5]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J]. 周永博,沈敏,吴建,魏向东. 旅游学刊. 2018(06)
[6]基于POI挖掘的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为例[J]. 徐冬,黄震方,吕龙,陈晓艳,曹芳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1)
[7]基于POI数据的生活设施空间分布及配套情况研究——以济南市内五区为例[J]. 孙宗耀,翟秀娟,孙希华,乔治.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1)
[8]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 张春晖,马耀峰,吴晶,朱环. 经济地理. 2013(10)
[9]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高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1)
[10]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J]. 何春阳,李景刚,陈晋,史培军,潘耀忠,李京,卓莉,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2005(03)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南京市休闲旅游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D]. 徐冬冬.南京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7961
【文章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36(10)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3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空间方向性分布3.3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2811·
施的得分值与灯光得分值进行差值比较,得到全新的一个平衡差值数列。其值为正,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大于需求,将其命名为“相对盈余区”;反之,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小于需求,命名为“相对赤字区”。当值为0时,可以认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关系。图5厦门市灯光值重分类结果图6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重分类结果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相对盈余区是思明区和部分湖里区,结果见图7。图7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平衡图由图7可知,主要以闽南古镇、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4个地方供给最为理想。以闽南古镇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盈余线,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盈余线。供给还需加强的地方是思明区的海湾公园、外湖附近,相对赤字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海沧区的观音阁和未来海岸景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不足。根据相对盈余区和相对赤字区的分布点,未来厦门市应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分布,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旅游公共设施做具体的供需分析。5结论与讨论5.1结论本研究主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并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平均最邻近、核密度分析、Ripley′sK(r)函数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特征分布及供需平衡状况,结论如下:①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不同类型的旅游公共设施对空间尺度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从核密度分析结果来看,各类要素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厦门市湖里区
施的得分值与灯光得分值进行差值比较,得到全新的一个平衡差值数列。其值为正,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大于需求,将其命名为“相对盈余区”;反之,说明旅游公共设施供给相对小于需求,命名为“相对赤字区”。当值为0时,可以认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关系。图5厦门市灯光值重分类结果图6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重分类结果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相对盈余区是思明区和部分湖里区,结果见图7。图7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供需平衡图由图7可知,主要以闽南古镇、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4个地方供给最为理想。以闽南古镇和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盈余线,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和五缘湾附近为两点,可作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盈余线。供给还需加强的地方是思明区的海湾公园、外湖附近,相对赤字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海沧区的观音阁和未来海岸景区旅游公共设施供给不足。根据相对盈余区和相对赤字区的分布点,未来厦门市应完善旅游公共设施分布,进一步针对不同的旅游公共设施做具体的供需分析。5结论与讨论5.1结论本研究主要使用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并借助ArcGIS软件,运用平均最邻近、核密度分析、Ripley′sK(r)函数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公共设施的空间特征分布及供需平衡状况,结论如下:①旅游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不同类型的旅游公共设施对空间尺度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从核密度分析结果来看,各类要素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异模式。②旅游需求空间分布多中心性。厦门市湖里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速铁路条件下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测度研究[J]. 陈颜,姜博,初楠臣,崔顺利,卢金宝.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1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耦合协调发展——以安徽省为例[J]. 李东和,郝梦霞,朱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3]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阶段及其供需耦合[J]. 崔凤军,何晓霜,李山,钟章奇. 世界地理研究. 2018(06)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J]. 于洪雁,王群勇,刘继生. 旅游科学. 2018(05)
[5]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J]. 周永博,沈敏,吴建,魏向东. 旅游学刊. 2018(06)
[6]基于POI挖掘的城市休闲旅游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为例[J]. 徐冬,黄震方,吕龙,陈晓艳,曹芳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1)
[7]基于POI数据的生活设施空间分布及配套情况研究——以济南市内五区为例[J]. 孙宗耀,翟秀娟,孙希华,乔治.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1)
[8]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 张春晖,马耀峰,吴晶,朱环. 经济地理. 2013(10)
[9]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高楠.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1)
[10]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J]. 何春阳,李景刚,陈晋,史培军,潘耀忠,李京,卓莉,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2005(03)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南京市休闲旅游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D]. 徐冬冬.南京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7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48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