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 ——以平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7 13:39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大多省际边界区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行政区边缘经济”特征突出。然而省际边界区拥有复杂的空间动态性和广阔的土地利用方式转换空间,能够激发较高的空间结构优化潜能,凭借其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的特殊性等优势将成为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与此同时,省际边界区往往也是资源密集区、生态敏感区和民族聚居区,倘若能将这些资源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原来处于劣势的工业、市场区位将会转变为优良的旅游发展区位。因而,对发展旅游而言,边界区域不单纯意味着欠发达的负效应和“经济空洞”,而是孕育着博大的边界正效应潜能和“经济奇迹”。旅游业发展是以一定空间条件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空间环境的大小将决定其旅游发展规模。同时,省际边界城市除了拥有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旅游目的地功能之外,它在整个空间系统中还充当旅游门户的作用。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功能体而不是目的地的时候,不论从旅游的角度,还是从城市的角度,一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把城市放在更广的区域空间尺度上进行思考。因此,本文从客观和多维的视角出发,以区域为“棋盘”,试图借助旅游空间拓展战略,从时...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点—轴—网络开发过程示意图
省际 边 界城 市旅 游 空间 拓 展研 究 —— 以 平凉 市 为 例 力 改 进 基 础设 施 ; 当 地居 民 开 始有 意 识 提 供简 易 的 吃、 住 、 时 也 开 始 到邻 省 区 旅 游, 此 时 的旅 游 只 是 外事 和 政 治的 附 属 政 治 接 待 为主 , 专 门 的旅 游 者 很少 ; 区 域 旅游 空 间 范围 狭 小 游 客 源 市 场吸 引 力 弱 ,而 且 受 行政 区 划 的 模糊 阻 隔 因子 等 影 于 市 域 内 ,与 周 边 固 原、 宝 鸡 等城 市 间 的 旅游 互 动 有限 , 经 言 , 此 时 出现 了 旅游 产业 体 系 的雏 形 , 即 区内 旅 游 活动 处 于 比 较 分 散 ,没 有 形 成 合理 的 功 能分 区 和 旅 游空 间 网 络, 游 客 崆 峒 区 单 一节 点 、 崆 峒区 — — 泾川 一 线 空 间范 围 , 旅游 流 在 , 表 现 出 明显 的 不 均 衡性 和 脆 弱性 , 而 且 缺乏 成 熟 稳固 的 产 区 域经 济 的带 动力 有 限( 如 图 3. 1) 。
省际 边 界城 市旅 游 空间 拓 展研 究 —— 以 平凉 市 为 例 西 北 风 情 ),而 且 游 客来 平 凉 旅 游时 , 其 空 间行 为 不 再单 纯 的 好 , 而 是 首先 沿 着 不 同方 向 汇 聚到 平 凉 , 然后 以 平 凉为 基 营 向下 扩 散,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汇 聚 ”— — “ 放 射” 特 征 ( 图 3. 间 的 演 变 形态 具 有 “ 时间 隧 道 ”意 味 的 形 象展 示 , 时空 交 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张志斌,樊芳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0)
[2]区域标志性形象:特征、构成与整合开发——以兰州市为例[J]. 张志斌,李世杰. 人文地理. 2009(04)
[3]边缘型旅游城市的旅游开发探讨——以连云港市为例[J]. 毛卫东,黄震方,沈正平,马晓冬. 人文地理. 2008(06)
[4]省际边界区域边界效应的测定——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王振波,朱传耿,徐建刚. 经济地理. 2008(05)
[5]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J]. 王义民,李文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4)
[6]湘桂边界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探讨[J]. 王丹.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7]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 周平,张明军,严江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8)
[8]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朱传耿,王振波,孟召宜. 经济地理. 2007(02)
[9]基于边缘型旅游地理论的旅游业发展[J]. 杨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边缘效应”与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J]. 郭荣朝.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 王凯.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弱势旅游地发展潜力与拓展模式研究[D]. 储玖琳.西北大学 2008
[2]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陈志军.南昌大学 2007
[3]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陈宏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7
[4]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方幼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1027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点—轴—网络开发过程示意图
省际 边 界城 市旅 游 空间 拓 展研 究 —— 以 平凉 市 为 例 力 改 进 基 础设 施 ; 当 地居 民 开 始有 意 识 提 供简 易 的 吃、 住 、 时 也 开 始 到邻 省 区 旅 游, 此 时 的旅 游 只 是 外事 和 政 治的 附 属 政 治 接 待 为主 , 专 门 的旅 游 者 很少 ; 区 域 旅游 空 间 范围 狭 小 游 客 源 市 场吸 引 力 弱 ,而 且 受 行政 区 划 的 模糊 阻 隔 因子 等 影 于 市 域 内 ,与 周 边 固 原、 宝 鸡 等城 市 间 的 旅游 互 动 有限 , 经 言 , 此 时 出现 了 旅游 产业 体 系 的雏 形 , 即 区内 旅 游 活动 处 于 比 较 分 散 ,没 有 形 成 合理 的 功 能分 区 和 旅 游空 间 网 络, 游 客 崆 峒 区 单 一节 点 、 崆 峒区 — — 泾川 一 线 空 间范 围 , 旅游 流 在 , 表 现 出 明显 的 不 均 衡性 和 脆 弱性 , 而 且 缺乏 成 熟 稳固 的 产 区 域经 济 的带 动力 有 限( 如 图 3. 1) 。
省际 边 界城 市旅 游 空间 拓 展研 究 —— 以 平凉 市 为 例 西 北 风 情 ),而 且 游 客来 平 凉 旅 游时 , 其 空 间行 为 不 再单 纯 的 好 , 而 是 首先 沿 着 不 同方 向 汇 聚到 平 凉 , 然后 以 平 凉为 基 营 向下 扩 散,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汇 聚 ”— — “ 放 射” 特 征 ( 图 3. 间 的 演 变 形态 具 有 “ 时间 隧 道 ”意 味 的 形 象展 示 , 时空 交 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张志斌,樊芳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10)
[2]区域标志性形象:特征、构成与整合开发——以兰州市为例[J]. 张志斌,李世杰. 人文地理. 2009(04)
[3]边缘型旅游城市的旅游开发探讨——以连云港市为例[J]. 毛卫东,黄震方,沈正平,马晓冬. 人文地理. 2008(06)
[4]省际边界区域边界效应的测定——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王振波,朱传耿,徐建刚. 经济地理. 2008(05)
[5]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J]. 王义民,李文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4)
[6]湘桂边界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探讨[J]. 王丹.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7]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 周平,张明军,严江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8)
[8]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朱传耿,王振波,孟召宜. 经济地理. 2007(02)
[9]基于边缘型旅游地理论的旅游业发展[J]. 杨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
[10]“边缘效应”与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研究[J]. 郭荣朝.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博士论文
[1]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 王凯.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弱势旅游地发展潜力与拓展模式研究[D]. 储玖琳.西北大学 2008
[2]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陈志军.南昌大学 2007
[3]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陈宏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7
[4]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 方幼君.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0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