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中的BROKER研究 ——以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2-01-24 12:43
在当前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大潮中经历了价值重估和重构的民俗文化,作为原来的“边缘”与“他者”,被不同主体力量影响而发生嬗变,很多民俗在挑战“中心”和确认“自我”的同时,经历了由自我享用到他者消费的当代存续语境的变化,成为有意识的文化生产的资源。结合当下的文化实践,在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利用和再生产的主体中,拥有一定文化、社会、经济资本优势、能够对民俗文化进行商品化加工制作或提供服务、链接民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broker”群体规模在逐渐变大,身份属性也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其在当代民俗文化的生产、传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将聚焦这一部分群体的主体实践过程,以上海崇明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为个案,采用民俗学、人类学、旅游学等学科视角及方法,呈现在“broker”这一主体力量作用下,民俗文化被“再生产”的模式,以及内在的动力机制,探讨在当代民俗被资源化及价值转化的过程中,这一群体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个案江南三民文化村及其经营者的概况,重点分析了江南三民文化村作为民俗文化再生产载体...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broker”的研究
二、关于“文化再生产”的研究
三、关于“民俗文化在当代传承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一章 江南三民文化村: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的个案
第一节 作为“文化再生产”载体的江南三民文化村
一、江南三民文化村概况
二、让“文化再生产”成为可能的区位优势
第二节 作为“broker”的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
一、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概况
二、让“文化再生产”成为可能的“broker”
第二章 再生产的舵手
第一节 制造象征符号:“中华第一龙”与龙文化的表里关系
一、成为空间表征的“中华龙宫”
二、“中华第一龙”——隐喻与意指的力场
第二节 让土布“说话”:“申遗”与博物馆叙事
一、由日常生活走入遗产名录
二、从物品到体验:展示的叙事学
第三节 建构“身临其境”:作为文化空间的旅游节
一、被再现的狂欢
二、“可参观性”的生产逻辑
第四节 以“怀旧”作中心语:民俗风情街的文化传译
第三章 文化传承的投手
第一节 “话语权”的寻租
第二节 文化资本“炼金术”
第三节 讨论:文化传承亦或资源垄断的“保护伞”?
第四章 “旅游凝视”的推手
第一节 外部的共谋:个人资本与政府权力的携手
第二节 内部的他者:把“别处”转移到“此地”
一、超越真实的“飞地型舞台”
二、景区定位中的“取舍之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 徐赣丽. 民俗研究. 2019(01)
[2]社会资本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地位获得[J]. 孙九霞,李怡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3]空间生产视角下地方民俗文化的移植与传播——以恩施土家女儿城为例[J]. 谭华,郑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实践:民俗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J]. 鞠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本土选择: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抑或别现代?——以崇明生态岛发展定位解析为例[J]. 庄志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文化再生产视阈下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反思[J]. 赵利生,魏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7]“非遗”语境中民间艺人社会身份的构建与认同——以山东潍坊年画艺人为例[J]. 荣树云. 民族艺术. 2018(01)
[8]五冲瑶盘王节:非遗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再生产——基于广西恭城的个案研究[J]. 张晶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9]21世纪以来中华龙文化研究综述[J]. 俞佳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10]民俗主义再检省[J]. 古提斯·史密什,宋颖.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3)
博士论文
[1]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 王潇.西安美术学院 2016
[2]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 吕屏.中央民族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掮客在旅游世界中的功能及其角色演化[D]. 于祥远.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旅游语境中民间文化中间人研究[D]. 白杨.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659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broker”的研究
二、关于“文化再生产”的研究
三、关于“民俗文化在当代传承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一章 江南三民文化村: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的个案
第一节 作为“文化再生产”载体的江南三民文化村
一、江南三民文化村概况
二、让“文化再生产”成为可能的区位优势
第二节 作为“broker”的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
一、江南三民文化村经营者概况
二、让“文化再生产”成为可能的“broker”
第二章 再生产的舵手
第一节 制造象征符号:“中华第一龙”与龙文化的表里关系
一、成为空间表征的“中华龙宫”
二、“中华第一龙”——隐喻与意指的力场
第二节 让土布“说话”:“申遗”与博物馆叙事
一、由日常生活走入遗产名录
二、从物品到体验:展示的叙事学
第三节 建构“身临其境”:作为文化空间的旅游节
一、被再现的狂欢
二、“可参观性”的生产逻辑
第四节 以“怀旧”作中心语:民俗风情街的文化传译
第三章 文化传承的投手
第一节 “话语权”的寻租
第二节 文化资本“炼金术”
第三节 讨论:文化传承亦或资源垄断的“保护伞”?
第四章 “旅游凝视”的推手
第一节 外部的共谋:个人资本与政府权力的携手
第二节 内部的他者:把“别处”转移到“此地”
一、超越真实的“飞地型舞台”
二、景区定位中的“取舍之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 徐赣丽. 民俗研究. 2019(01)
[2]社会资本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地位获得[J]. 孙九霞,李怡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3]空间生产视角下地方民俗文化的移植与传播——以恩施土家女儿城为例[J]. 谭华,郑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4]实践:民俗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J]. 鞠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本土选择: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抑或别现代?——以崇明生态岛发展定位解析为例[J]. 庄志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6]文化再生产视阈下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反思[J]. 赵利生,魏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5)
[7]“非遗”语境中民间艺人社会身份的构建与认同——以山东潍坊年画艺人为例[J]. 荣树云. 民族艺术. 2018(01)
[8]五冲瑶盘王节:非遗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再生产——基于广西恭城的个案研究[J]. 张晶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9]21世纪以来中华龙文化研究综述[J]. 俞佳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10]民俗主义再检省[J]. 古提斯·史密什,宋颖.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3)
博士论文
[1]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 王潇.西安美术学院 2016
[2]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 吕屏.中央民族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掮客在旅游世界中的功能及其角色演化[D]. 于祥远.东北财经大学 2012
[2]旅游语境中民间文化中间人研究[D]. 白杨.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6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60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