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承德丹霞地貌的自然属性与地质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02 13:30

  本文关键词:承德丹霞地貌的自然属性与地质美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承德 丹霞地貌 自然属性 地质美学


【摘要】:以承德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丹霞地貌作为河北省承德国家地质公园的主体与主要自然景观,其发育特征典型,类型齐全,造型丰富,风景秀丽,保留了丹霞地貌发育的多个不同阶段,且较为完整。有"中国塞北丹霞地貌"之称。景观要素包含了大型山峰、堡垒式山体、巨型石墙、石柱等景观资源,象形山、石、穿山洞穴发育明显。在分析承德丹霞地貌景观在整体空间范围内的组合结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且探讨承德丹霞地貌景观的地质的美学特征。同时,丹霞地貌景区内还包含了众多地质遗迹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资源都极具美学观赏价值,对承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承德 丹霞地貌 自然属性 地质美学
【基金】: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编号:QN2015306)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度项目资助(编号:2014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金资助
【分类号】:F592.7;P931
【正文快照】: ~~承德丹霞地貌的自然属性与地质美学特征@武智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张治河$承德市国土资源局!河北承德067000 @张娜$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杨依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孟颖$承德市国土资源局!河北承德067000 @葛伟$河北民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剑畏,周晓丹;江苏何处有丹霞——江苏丹霞地貌景观纪实[J];江苏地质;2001年01期

2 周学军;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J];山地学报;2003年02期

3 刘尚仁,刘瑞华;丹霞地貌概念讨论[J];山地学报;2003年06期

4 朱道尊;丹霞地貌[J];江苏地质;2004年03期

5 傅中平,林丽华,严哲;广西丹霞地貌景观特色、价值及开发建议[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6 马志正;韩军青;;建议放宽丹霞地貌物质基础形成时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吴志才;彭华;;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4期

8 罗成德;;四川丹霞地貌的区域差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9 陈宝森;;试论承德丹霞地貌的全球性普遍价值[J];建筑与文化;2007年12期

10 郑明灿;姚连凯;;对丹霞地貌开发与保护的研究[J];发展;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进;;中国丹霞地貌分布[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陈致均;;浅议甘青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前景[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3 齐德利;;近20年来中国丹霞地貌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尚仁;刘瑞华;;要继续探讨丹霞地貌的概念[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彭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情况汇报[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彭华;赵飞;;浅论丹霞地貌类旅游区的文化开发[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7 葛兆帅;杨达源;任朝霞;;赣南地区丹霞地貌形态特征及形成演化[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8 丁健;;丹霞地貌旅游开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9 刘尚仁;;丹霞地貌概念与外国部分丹霞地貌简介[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10 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神奇多彩的丹霞地貌[N];甘肃日报;2006年

2 廖大康;马边发现丹霞地貌群落[N];乐山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文宝;我市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渐入佳境[N];张掖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黄捷文;丹霞地貌研究价值极高[N];韶关日报;2009年

5 记者 朱华;丹霞地貌数量全国第三[N];江西日报;2011年

6 韶关日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张静;推动丹霞地貌全球对比研究[N];韶关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文亭 通讯员 周林图;江西丹霞地貌全国第一[N];江西日报;2011年

8 记者 卢吉平;肃南丹霞地貌举世罕见[N];甘肃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朱有才;丹霞地貌[N];张掖日报;2006年

10 宗石;让风景照具备科学价值[N];中国摄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江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望暾;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形成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姜勇彪;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驰;广西桂平白石山丹霞地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基于位置的丹霞地貌可视化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蒋英楠;丹霞地貌山水画语言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钟欣梅;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地貌形成与保护[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任舫;龙虎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诗强;云南黎明地区丹霞地貌类型与景观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吴轶凡;张掖丹霞地貌景区开发利用优化方案探讨[D];西南大学;2013年

7 蒋慧云;金华九峰山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范斌;丹霞地貌与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研究——以滇西北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喜阳;浙江省丹霞地貌区植物区系地理及野生观赏植物资源[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姜伏伟;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危岩特征及保护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9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609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