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柔性休息时间的多技能呼叫中心班次设计
本文关键词:带柔性休息时间的多技能呼叫中心班次设计 出处:《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几乎所有的大型呼叫中心都提供7×24服务,其必然面对着一天内客户需求大幅度的波动,为了更好匹配客户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班次设计尤为重要。由于一天内的工作负荷极不均衡,呼叫中心的班次设计远比传统概念上的"早中晚三班"复杂,其中最困难的是班次中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提出了两阶段的班次设计思路,在第一阶段确定了班次的个数与起止时间,第二阶段在连续的班次中加入根据当天需求柔性可变的休息时间,并将人力需求由时刻转化为班次,缩小后续人员指派问题的规模。通过算例实验证明二阶段的班次设计模型能得到可行解,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Abstract]:Almost all of the large call center provide 7 * 24 service, it must face the customer needs within a day of large fluctua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match the customer demand and supply of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desig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work load in a day is very uneven, the call center frequency tha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 design "early in the evening of the three class" complex,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is to distribute the rest time shift. Put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of the two stage of the shift, in the first stag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flights and time, the second stage in the continuous shif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flexible variable join the rest of the time, and human by the time the demand into shifts, narrowing the follow-up personnel assigned to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wo phase shift design model can get feasible solution, and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71202065)
【分类号】:TN99
【正文快照】: 1引言1.1背景呼叫中心(Call Center)作为一种成熟运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各社会各行业中,成为各自保持客户联系的关键渠道与制胜法宝。多技能指呼叫中心能提供超过一种的服务,其坐席人员也被培训有一种或多种服务的技能。多技能呼叫中心是呼叫中心发展的必然形态。呼叫中心是典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国清;;用呼叫中心技术构建学习支持平台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0期
2 于淼;宫俊;唐加福;朱华波;;带排队信息提示的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分配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杜少甫;谢金贵;刘作仪;;医疗运作管理:新兴研究热点及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13年08期
4 梅涛;罗裕梅;;呼叫中心ACD模型的改进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4年05期
5 焦玉稳;孙绍荣;;基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模型的评价管理[J];科技与经济;2014年05期
6 杨学良;李军祥;台玉红;;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呼叫中心人力需求计算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年07期
7 戴韬;;一种分布式呼叫中心排班模型[J];上海管理科学;2012年01期
8 李先进;于展琦;张仕俊;张国平;;Erlang模型在坐席规模预测中的研究与改进[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年10期
9 郝娜;宋瑞;刘星材;;基于成本最小的公交人员排班优化模型[J];山东科学;2014年02期
10 蓝伯雄;张米;;机组排班的混合集合规划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MiaoYu;Jun Gong;Jiafu Tang;Huabo Zhu;;The Method of staffing a call center with Delay In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 customers' behavior[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庆;知识型企业知识员工任务指派及调度决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王康周;生产与服务系统性能分析和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增勇;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计划编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聂慧;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人力资源调度的模型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张米;航空公司机组排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莹;某大型离散制造企业插单排产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韩海丽;两类单服务台排队的近似逼近[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刘涛;公交驾驶员排班与轮班问题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思敏;企业呼叫中心主控程序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曾希强;基于Pentaho的电话中心商务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于晓明;关于工作假期和顾客耐心时间的排队模型[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为萍;面向订货型生产的车间人员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丽;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张余;随机能力提升下知识型员工调度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武琳娜;基于动态效率的项目员工调度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韶青;长天呼叫中心落户广东农行[J];广东金融电脑;2000年01期
2 宋俊德;呼叫中心的最新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00年12期
3 朱海龙,王朝盛;民航呼叫中心解决方案[J];邮电商情;2000年10期
4 ;讯泰推出新潮呼叫中心[J];计算机与网络;2000年16期
5 ;呼叫中心出力投诉服务企业——投诉服务企业应用呼叫中心实例分析[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年03期
6 张秋华;走近呼叫中心[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年Z2期
7 许向忆;;e化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概念及发展趋势[J];每周电脑报;2000年31期
8 黄华;;呼叫中心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J];金融电子化;2000年02期
9 张福德;;银行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J];金融电子化;2000年07期
10 尹建芬;;讯泰与通广-北电推出互联网服务呼叫中心[J];电子测试;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嵩;高毓麟;;关于银行呼叫中心建设的探讨[A];图像 仿真 信息技术——第二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王勇;熊亿光;;如何评价呼叫中心的效率[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媛婷;韩剑;方滨华;;呼叫中心原理及其应用[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梁涛;;呼叫中心发展趋势及实业呼叫中心应对[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5 刘江溥;;试论网络呼叫中心[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沈波;;商业呼叫中心业务产品化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周家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呼叫中心绩效考核研究[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吴晴和;;电信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呼叫中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高晓冬;李国庆;;电信综合呼叫中心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李世清;;积极做好服务外包与呼叫业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呼叫中心[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袁道唯;呼叫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记者 孙小羽;联想呼叫中心:高效能低成本[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记者 孙小羽;联想呼叫中心稳步国际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2004~2005年 呼叫中心市场进入成熟期[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钱峰;呼叫中心“下乡”来[N];人民日报;2004年
7 郭晨东;重新认识呼叫中心[N];人民邮电;2000年
8 本期撰稿: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呼叫中心市场在哪里[N];人民邮电;2001年
9 ;我国呼叫中心市场快速成长[N];人民邮电;2002年
10 杨江波;世界大公司纷纷瞄准中国企业呼叫中心市场[N];市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慕红云;新一代呼叫中心及其应用[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吴佳骥;多技能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分配调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李大川;呼叫中心业务流不均衡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德铮;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综合平台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2 孙云吉;小型呼叫中心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科科;分布式呼叫中心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4 黄意成;呼叫中心在厦门航空的应用与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杨鑫;呼叫中心人工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建;烟草行业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7 汤胜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呼叫中心构建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王洁;无锡电信呼叫中心系统结构设计及应用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王军;呼叫中心在民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胜男;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2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38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