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

发布时间:2017-06-11 03:03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化石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造成了重要影响。研究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问题,有助于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政策以及科技发展水平是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应提高能源工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实施能源可持续供给计划。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供给结构 低碳化 影响因素 策略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黑龙江省能源安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2G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426.2;F205
【正文快照】: 能源结构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会破坏环境,而且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去100多年间,发达国家为完成本国工业化而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供给,致使地球上化石能源储藏量急剧减少。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世界上储量最多的煤炭在100年左右的时间即将枯竭。更严重的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风云;;我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2 赵勇强;熊倪娟;;我国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回顾与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3 汪方军;朱莉欣;黄侃;;低碳经济下国家碳排放信息披露系统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4期

4 张建华;鞠晓峰;王立志;;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5 张志元;李兆友;;我国制造业低碳化转型探讨[J];理论探索;2013年06期

6 韩城;;实证分析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J];资源与产业;2011年01期

7 李江苏;张雷;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增长机理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11期

8 孟凡生;李美莹;;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我国CO_2排放量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菁;高敏;王振全;王玉凤;;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和国内吸收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蓝虹;;奥巴马政府绿色经济新政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机理[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4 黄瑜瑜;高辉灵;徐学荣;;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石咏梅;;山西省能源供需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赵选明;李艳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3年10期

7 田立新;封录;;实证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魏晓平;周肖肖;程晓娜;;中国能源矿产开采路径与最优开采路径相悖原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李挚萍;程凌香;;企业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各国的立法应对[J];法学杂志;2013年08期

10 于维洋;赵会宁;;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碳排放量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翠香;刘雨;;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2 周星;敬采云;;碳信息披露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王甲山;基于我国油气资源战略的税费问题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谭娟;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李秋涛;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特征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张建华;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章金霞;企业碳信息披露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程云鹤;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关少华;可持续发展能源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超;山东省CO_2净排放时空差异及低碳路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铁君;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波动与低碳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张华;2004~2010年中国工业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方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张帆;风险导向的碳排放审计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蒋焱;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向求来;湖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2 袁永德;冯根福;;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3 王云;;“资源劫难”假说的实证检验及政策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4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5 高卫东;姜巍;谢辉;;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7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8 刘小丽;孙红星;;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9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10 史际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培育的经济法考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温波;;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途径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5期

2 何鸣元;孙予罕;;绿色碳科学——化石能源增效减排的科学基础[J];中国科学:化学;2011年05期

3 谢克昌;;高碳能源要低碳化利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4期

4 ;低碳燃料标准制定全面启动[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3期

5 陈柳钦;;低碳化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6 郑巧生;1000MW燃煤滑压运行锅炉的设计和运行[J];锅炉技术;1996年03期

7 ;国际能源署即将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能源革命走向低碳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8期

8 严绪朝;;走中国式低碳发展之路[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03期

9 张抗;;低碳约束下的能源战略[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01期

10 蔡丽丽;赵子健;赵旭;;中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政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金锁;赵京;王喜莲;;陕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对策思考[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白兰君;;未来能源与天然气政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束洪福;变革的低碳化能源模式企业在行动[N];科技日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方也 通讯员 姚毓荣;像种树一样“种”风机[N];中国水运报;2010年

3 罗富元;民盟云南省委: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余红 龙舟 整理;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N];云南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佳丽;国新能源:气贯山西势如虹[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吕瑞贤;多元化、低碳化是中国能源战略转型新指向[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天闻 鹏霞 成刚 武福;潞安煤基合成油多联产低碳化技术通过科技鉴定[N];山西日报;2010年

8 时报记者 尹娜;广听各方建言 新区高效纳智[N];滨海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专家预测:2015年能源总需求45亿吨标煤[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白清荣;山西推进“气化山西”底气足[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琳婕;江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黄冕;能源产业低碳化的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440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