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效率研究 ——基于SFA方法

发布时间:2021-08-31 21:10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成功召开,完善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促进经济高质增长以及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期望通过研究地区发展模式,测算地区财政收支的效率来探究改善地区财政收支的方法。依据宏观审慎方针,当一个地区发展难以通过市场达到均衡时,我们地方政府就有必要通过选择适当的预算方针或经济政策,以此来填补地区发展的不足,维护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因此,编者期望本文可以给予地方政府一些政策参考,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来有效化解地区债务问题并以此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区的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出现了不同的走势,且呈现偏离扩大的趋势。同时,让我们更为诧异的是,一些经济环境类似的地区近年来财政缺口也呈现了不同的走势。因此,本文主要工作是通过构造相应的模型来分析这些地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出现偏离的原因,并试图解决一些地区出现的财政赤字。伴随着我国各个地区财政收支分化,一个长远而又有效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理论方法亟待出现。在方法论上,我们通过分析我国31个地区在2006—2016年的截面数据来研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效率。在计量方法的选...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效率研究 ——基于SFA方法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值(2006—2016年)

变化情况图,增加值,变化情况


因此我们将我国 2006—2016 年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2.2。从图 2.2 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年变化基本不大,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在 2006—2011 年呈现一个高速增长态势,但是 2011 年以后增速明显放缓,增速最快的当属第三产业增加值,从 2006—2016 年一直呈现高速增长,这也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正经历一个缓慢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依靠农业来支撑经济,并依托工业化的快速增长来保障地区经济的持续向好。工业作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现阶段难以保障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此时,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理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这也和我们后面的结论相契合,更高质量的产业结构明显能加大地方政府的收入以及地区财政效率的提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2.2 我国 2006—2016 年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最后,在图 2.3 和图 2.4 中,描述了 2006—2016 年各省、市、自治区的 GDP以及人均 GDP 的平均值。作为对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收支的研究,我们不可能摒除当地 GDP 的影响。但是如果仅仅考虑 GDP

生产总值,自治区,均值,数据来源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均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FA的山东省区域物流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于丽静,王海峰,姜永强.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2)
[2]基于SFA中国蛋鸡养殖成本效率测度与分析[J]. 丁志超,张沙沙.  广东农业科学. 2016(10)
[3]地方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关联研究——基于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 杨晓锋.  财贸研究. 2016(02)
[4]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研究与思考[J]. 徐向忠.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08)
[5]基于SFA法的高校成本效率评价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的分析[J]. 冯宝军,孙秀峰,刘小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提高公共预算收入质量[J]. 孙竹敏.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5(05)
[7]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SFA的省际面板数据[J]. 雷玉桃,黄丽萍.  中国软科学. 2015(04)
[8]基于SFA的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效率研究[J]. 赵连阁,钟搏.  中国畜牧杂志. 2015(04)
[9]我国政策性银行成本效率研究[J]. 栾义君,马增华.  金融与经济. 2014(02)
[10]财政收支效率差异对我国宏观税负的影响研究[J]. 安喜锋.  时代金融. 2013(29)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预算支出反馈机制缺失及预算绩效评估研究[D]. 华燕玲.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75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375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