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判断矩阵的两种排序方法——权的最小平方法及特征向量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formula of reciprocal judgment matrix and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of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is give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of weight of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and gives strict theoretical proof.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the eigenvector method of ranking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is proposed. (CEM), gives its corresponding iterative algorithm and the consistency checking method of complementary judgment matrix.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
【基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 (Q0 2 Y0 1)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敏,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软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2 徐泽水;广义模糊一致性矩阵及其排序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徐泽水;一种改进的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方法[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1997年02期
4 樊治平,胡国奋;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逼近及排序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0年03期
5 林钧昌,徐泽水;模糊AHP中一种新的标度法[J];运筹与管理;1998年02期
6 王应明,傅国伟;关于层次分析法中权的最小平方法的理论证明[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01期
7 徐泽水;AHP中两类标度的关系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7期
8 徐泽水;关于层次分析中几种标度的模拟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9 徐泽水;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最小方差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10 徐泽水;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一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传玉;改进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的一种新方法[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慧娟;吴月红;;高校研究生业务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浩;王勇;徐大华;;层次分析法在联合收割机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施祖送;梅昀;;层次分析法在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0期
5 雷能忠,许峰,阮丽缘,章玉成,江燕;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在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以阜阳地区地下水资源为例[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杨启昌,陶凤梅,刘志勇;AHP在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康宁;人防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综合评价问题[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8 王岩,黄宏伟;地铁区间隧道安全评估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9 张晓东,俞文锦,刘凯;铁路货运业务集中化实施力度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Cai Lili Song Fugen Yuan Deling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P.R.China,200051;A Study of Retail Trade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Based on Optimization Fuzzy AHP( ID:K-013)[A];The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ume B)[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任军;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的改进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罗党;灰色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钱晓明;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过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6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秦丽云;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经济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8 张士宏;离散型制造企业经营过程重组支撑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泉;基于互联网的暖通CAD开发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张莹;我国招标投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建萍;基于群决策的DEA模型及其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段宝彬;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黄慧梅;基于遗传算法的AHP及其在城市系统评价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大东;区间数的排序和它的一些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孙赵林;CRM系统与客户价值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6 刘洁;西安市区地下水开发与地质环境协调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米粮川;基于最优搜索算法的自动航线生成[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8 黄梅;我国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合理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9 朱翠艳;中国汽车市场供求平衡测算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10 赵英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投资项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敏,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软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2 徐泽水;广义模糊一致性矩阵及其排序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3 舒康,梁镇韩;AHP中的指数标度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年01期
4 汪浩,马达;层次分析标度评价与新标度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年05期
5 姚敏,黄燕君;模糊决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11期
6 徐泽水;关于层次分析中几种标度的模拟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7 姚敏;一种改进的模糊相似选择定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年08期
8 侯岳衡,沈德家;指数标度及其与几种标度的比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10期
9 张崎,西村昂;提高层次分析法评价精度的几种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1期
10 徐泽水;层次分析中判断矩阵排序的新方法——广义最小平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耀平;;基于互补判断矩阵的群决策逆判问题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05期
2 徐泽水;互补判断矩阵的两种排序方法——权的最小平方法及特征向量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3 徐泽水;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一种实用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1年01期
4 邱根胜;邹水木;刘日华;;多指标决策TOPSIS法的一种改进[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孙德华;史加荣;刘三阳;;一类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的随机模拟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白先春;贺晋;;一种基于模糊语言评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J];运筹与管理;2006年02期
7 卫贵武;罗玉军;姚恒申;;区间数动态多指标决策的投影法[J];统计与决策;2006年20期
8 黄力伟;许品刚;王勤;;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竞赛图法[J];运筹与管理;2007年02期
9 李秀红;;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与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12期
10 叶跃祥;糜仲春;王宏宇;梁晓艳;;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凤鹤;聂凤飞;;基于熵的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问题[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公彦德;曾雪兰;吉建华;;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其调整方法[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吉军;;基于区间数排序的概率区间型决策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宁;张业海;;应用决策理论进行技能水平考核的综合分析[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王学军;郭亚军;;基于G_1-法的群决策集结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红涛;王二平;;三种权重赋值方法下项目的权重决策[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邸强;朱建军;刘思峰;郭倩;方志耕;;基于两类残缺偏好信息的交互式群决策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伟;方志耕;;区间型指标的无偏投影方法及在主客观评价结合决策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娜;杜宏云;;基于标准区间灰数的OWA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叶春森;梁昌勇;陈蓉;;基于ELECTRE方法体系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世昶;概率确定的灰色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何燕华;基于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多属性决策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3 李正义;语言型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范福云;基于不同偏好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熵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琚冰源;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勇;模糊数的排序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7 张里;不完全信息下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许天龙;基于不同偏好表达的群决策一致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邓义华;多属性决策的灵敏度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李政文;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6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2336520.html